平心看亮点 静气找差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始终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教科院公布的报告从多个维度,客观呈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亮点突出,差距犹存。

    如何看待这些亮点,又如何对待差距?

    近年来,国家全面实施“两基”攻坚计划,确立了“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省政府承担地方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行“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工程。多项倾斜政策和特殊措施的有力实施,让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可以说,放在国际的横坐标中看,根据普及情况、师资情况、投入状况、办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5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分析,中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放在历史的纵坐标中看,我国1949年农村人绝大多数不识字,简单的读写都得求人帮忙,到2010年,中国“普九”人口、地区已实现全覆盖;放在城乡的整个大面上看,农村教育各项指标的公平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教育普及状况、师资状况、投入水平、教育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的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

    要认识到这些亮点和进步是基本面,是得来不易的基本面,也要看到差距是现实,是必须拉平的现实。比如,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省际农村教育发展差异悬殊,大班额问题仍然突出,寄宿制学校“中部塌陷”、“小学塌陷”现象明显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但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过于夸大问题,也不能无视问题存在,无所作为。

    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至关重要。发展农村教育要立足公平,均衡配置资源。坚持农村教育发展先行,从最困难的地方做起,补齐中西部区域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整体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对寄宿制小学给予重点关注。

    发展农村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师范生免费制度”等重大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教学点的倾斜力度,逐渐将支持重点由财力投入与硬件建设转向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的软件建设上来,促使农村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只有“软件”、“硬件”都硬起来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才真正过关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视野     下一篇:开学宣言 □ 李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