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在挑战中前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从国际比较来看,城市化率与农村教育发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杨润勇:从各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其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系看,国际比较部分已揭示出一些规律,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相应较高,城镇化率对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明显。如完全城镇化的国家,例如日本(城镇化率为92%),其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在各国位列第一;高级城镇化水平的国家,如巴西(85%)、墨西哥(79%)、美国(83%)、新西兰(86%)、英国(80%)、法国(87%)等,其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在初级城镇化与乡村型国家之上,在完全城镇化的国家之下。而初级城镇化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其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仅高于乡村型国家,低于其他类型的国家。

    邬志辉:我偶尔看到的一些材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倒是城市化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之间不太相关。比如美国的城市教育与中国的农村教育一样,都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拥入城市但又找不到工作,出现了大量的城市贫民和贫民窟,导致穷人聚居、生活环境脏乱的城市病问题,所以有钱人不愿意忍受这一状况,纷纷逃离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由于美国学校实行学区制,即由纳税人出资办学区教育的体制,穷人居住的城市学校得不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因而变成了薄弱的教育,而郊区的富人区则享受着更为优质的教育

    记者:但调查显示,我国各省份农村教育发展指数差异悬殊,城市化率高的地区明显高出其他城市化率低的地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杨润勇:各省份农村教育发展指数差异悬殊的基本原因在于,城镇化率高的地区教育投入远远高于城镇化率低的地区。如北京市农村教育发展指数最高,其普及指数、师资指数、投入指数、办学条件指数以及信息化水平指数均位列全国首位。北京的农村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47365.17元,而贵州省仅为4357.33元。由于投入水平不同,造成各省份农村教育发展的师资状况、办学条件等差异明显。同时,适龄受教育人口和各地政府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意愿,也成为影响各地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的因素。

    邬志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往往会较高,对教育的投入也会较大,也更有能力追求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率高的省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也较高的原因。

    记者: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哪些问题?投入不足是不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邬志辉: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种主要学校存在形态。从目前的情况看,寄宿制学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寄宿条件不达标的问题。尽管国家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但是国家给予的资金大多是主体建设资金,对寄宿制学校运营资金保障不足。二是生活教师编制不到位的问题。由于学生住宿,因而需要大量生活教师,但传统的教师编制在这方面是没有设置的。三是公用经费标准比较低的问题。寄宿制学校的开支显然比非寄宿制学校要高,但一些地区拨付的却是同样的公用经费。他们既要确保常规运转,还要开办食堂、雇用生活教师,导致经费严重不足。

    杨润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从目前来看,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寄宿制学校硬件条件离办学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小学寄宿条件更差;二是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等后勤人员匮乏,学校安全管理难度大;三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学生亲情缺失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加大投入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怎样化解农村学校大班额与师资弱的问题

    记者:班额大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城镇化加速发展会使乡村受教育人口的迅速减少,使县城受教育人口迅速增加,这是不是产生大班额的主要原因?

    邬志辉:我国农村教育的大班额问题,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县城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之所以存在县城学校的大班额现象,一方面与农村学校的过度撤并有一定的关系。许多地方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使学校规模变大而数量减少。其实,中国人也有从众心理,学校人数越多,家长越愿意往里挤,因为在他们看来,大的就是好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往里挤呢。另一方面与城乡教育依然存在差距有关。与县城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在各个方面还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一些不甘心于子女只接受较差教育的家长,用“以足投票”的方式离开了乡村,到教育质量较好的县城学校读书。

    杨润勇:相对来说,平均班额越低教育普及状况越好。在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受教育人口相应减少的今天,大部分省份农村教育班额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班额现象较为集中在镇初中,而村级小学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是造成部分省份农村学校平均班额过高的原因之一。而缩小班额是世界各国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改革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缩小班额的背景基本都来源于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

    记者:众所周知,师资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优秀师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地区硬件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师资水平相对较弱。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杨润勇: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增幅明显。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明显增多。然而,尽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也已形成,农村教育投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同城市相比,农村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尤其是农村优秀师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是农村优秀师资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

    邬志辉:农村教师的向城市流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人往高处走,无可厚非。因为教师无论在哪里教书,都是对国家做贡献,在城市教书和在农村教书都同样伟大。但是,谁来保障农村儿童有质量的受教育权益呢?我觉得应该是国家。如果我们期望教师到艰苦边远地区去教我们的国民,那么就应该给他们特别的补助或津贴,这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让教师拿着低廉的工资、牺牲自己去实现国家的利益,除非我们让全体教师都尽相同的义务,都到边远艰苦农村任教。

    记者:在国际上,有没有解决这些农村师资问题的经验?我们该如何从国情出发去借鉴这些经验?

    邬志辉: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条件较差地区教师的吸引、留住与激励问题。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有三:一是国家意志强迫,即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到边远艰苦地区去工作。这个办法在特殊历史时期是起过作用的,比如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二是市场利益诱惑,即对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给予更高的工资,吸引家庭贫困的人去农村教书。许多国家都采取了这一办法。三是道德观念驱使,即从慈善或社会道德的高度,从内心里乐意去帮助贫困的人。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全面使用上面的办法,但当下要把第二种办法作为主要方法。

    杨润勇: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也曾经历过偏远地区教师流向发达地区的过程。为了确保偏远地区教育质量,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施教师流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向边远地区教师发放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供住房补助。

    从目前来看,我国依据国际经验,通过推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交流、发放津贴、建设教师周转房等举措,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农村优秀师资向城市流动等问题,但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一,突出重点,加大津贴额度,优先对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的农村教师实施高额度的津补贴政策,以此解决这些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第二,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在加大农村教师津贴补助的同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效能感,这种效能感是教师长期执教的根本动力。第三,跟踪调整、适时连贯。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实施教师交流、农村地区教师津贴发放等政策,但在这一过程中应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对政策做出调整。与此同时,对教师交流、农村教师津贴发放等配套政策要予以连续实施,以此确保农村教师切实获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