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路径”: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缩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必经之地,如今是深圳市人口大区、教育大区,教育体量约占深圳四分之一。宝安教育现代化伴随着深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以及持续不断的城市化进程而展开,宝安教育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转型的典型缩影。

    从宝安教育发展历程看,经历了从外延式的办学条件改善、办学规模扩大,到内涵式的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准确把握好每一个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内涵与特征,才能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宝安区将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为教师的生存与发展营造既自由宽松又催人奋进的良好生态。一是选好教师。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创新人才招聘制度,面向全国引进中青年优秀人才。在校长引进方面,2017年面向全国引进了3名优秀校长,在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新教师引进方面,2016年至今公开招聘教师199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52.7%。二是激活教师。引导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出善待教师就是善待孩子的未来的口号。全面落实教师的各项待遇和奖励政策,被认定为宝安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住房保障和奖励补贴。将教师纳入人才住房保障范围,在新改建学校中配建教师宿舍。三是成就教师。实施“雏鹰计划”“新秀计划”“薪火计划”,共培养1644名骨干教师。深入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三名工程”和“未来教育家”项目。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宝安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要在较短的时间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从区、镇、村三级管理到区、街道两级管理,再到一级办学、一级管理,始终把教育责任落实到政府层面,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改革学校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办学体制,同时创新民办教育管理,扶持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充分发挥民办学校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的作用。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成立宝安中学、新安中学、宝安幼教、宝安职教等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从城区辐射到相对薄弱片区;委托大学和名校举办附属学校,改变区域教育不均衡格局;在全国率先建立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聘机制,为1830名民办学校教师评聘职称。

    正是以改革的态度和打破制度壁垒的勇气,宝安区形成了公民办教育互补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教育的体制机制,增进了教育系统活力,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局面。

    坚持把信息共建共享和教育开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布局等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得以解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坚持优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建成全市最大的区级教育城域网,弥补部分街道、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全国100个“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区,通过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以教育国际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中小学普遍开设国际理解教育地方课程。借助毗邻港澳地理优势,积极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缔结了67所境外姊妹学校;定期举办国际教育交流周和中外校长论坛。近三年引进外教260名,实现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外籍教师覆盖率100%。

    坚持把强化督导评估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制度保障。督导评估对于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督政层面看,督导评估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从督学层面看,督导评估是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直接媒介。宝安发展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建立健全了评估制度和考核标准,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督政、督学两方面的功能,为推进宝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当前,深圳市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制定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未来,宝安教育现代化必须与社会城市化、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公平、优质、均衡的原则,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办大教育、办终身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提高全体市民素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