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说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治理效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信心,为确保国家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行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制度保障。《决定》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方面,《决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超过1670万人,正是这支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要把这支队伍建设成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队伍,就必须全面认真地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狠抓学习领会,深刻认识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 擘画了我国未来治理的蓝图,归纳概括了我国制度的13个优势,提出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必须坚持和完善的13方面。教育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治理则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支撑。推进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特别注重从制度建设和制度优势转化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推进制度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制度建设是关系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根本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做人的工作,更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方向、聚合力、促发展、保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概括为“九个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去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并进行了具体部署。可以说,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四梁八柱已经搭建,现在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根据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做好精装修,细化各项制度安排,通过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推进教师队伍治理在制度的轨道上健康前行。

    另一方面要促进制度建设向治理效能提升转化。紧密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围绕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度落实和治理能力建设,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切实完善教师管理与待遇保障、聚合各方面关心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把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整合为科学的治理体系,使制度建设真正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努力建设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狠抓尊师风尚,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要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要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设良好环境,使其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今年9月10日是第35个教师节,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参会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等3人“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并于9月29日亲自向他们颁发“人民教育家”奖章。这一系列活动,是党和国家礼待广大人民教师的生动体现,不仅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广大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更为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树立了典范。

    目前,从工资待遇看,全口径教师的工资收入已由改革开放之初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倒数第三的排位,提升到了在全国19大行业类别中第7的排位,教师平均工资收入实现了连年增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文件,明确了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的比较口径,要求基本工资调标向义务教育教师倾斜,全力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提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是营造全社会尊师风尚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完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的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力度,广为宣传和表彰那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切实使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得到有效提升。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支品德过硬的“筑梦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做好教师,就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做学生的筑梦人,首先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要过硬。因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养,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管理,从而实现“筑梦人”队伍的品德过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在做好正面引领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底线要求,切实把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各项要求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要把各地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推动各地和各有关学校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并对在工作中失职失责、态度敷衍的地方和学校予以严肃追责。要通过正反两方面发力,切实建设好品德过硬的“筑梦人”队伍,帮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狠抓源头建设,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振兴

    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具有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的作用。根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培养师范生的高校共605所,其中,师范院校199所,培养师范生的非师范院校406所。从在校生结构来看,全国在校师范生共有236.46万人,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在校师范生分别为119.9万人、116.6万人,从培养规模看,基本上形成了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共同举办教师教育的格局。

    必须指出的是,在教师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师范生培养质量亟待提升,师范生培养结构有待优化,政府、高校、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尚未完全落地等一些问题。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改革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和优质发展。中央4号文件专门拿出两条对教师培养改革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作为贯彻落实4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专门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加强教师教育的源头建设出发,就制度层面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研制出台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建设好一批起示范引领作用的师范教育基地,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以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推动一批一流综合性高校参与举办师范教育,通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师教育的改革和振兴,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狠抓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治理效能

    良好的治理体系是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的根本制度保证。推进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提升。从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一路前行、成绩斐然。但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师队伍的治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编制管理弹性不足,现行生师比标准不能很好适应实际需求,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带来的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一些地方和领域教师入职门槛偏低、教师招聘工作中部门职责划分不合理,教师职业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教师职业岗位初中高级结构比例设置滞后,一些地方教师职称评审难职业发展空间小,一些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狠抓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综合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效能。

    一是要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新情况,做好编制的科学核定、统筹考虑、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工作。落实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大教职工编制的统筹和跨区域调整力度。

    二是要深化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评聘机制,明晰部门职责。建立并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制度。调整中小学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扩大教师职业发展空间。重视相关政策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倾斜,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