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提升教育扶贫培训的精准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教育学院多年承担北京市及国家企事业单位定点教育扶贫培训项目,探索出“四精”培训模式,分别从培训设计、资源配置、组织管理、服务安排四个角度,提炼并践行精准定位、精细配置、精备组织、精心服务的“四精”要求,大大提升了培训的精准性。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获得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案例。

    精准定位,保障培训设计的精准性。定位的精准是精准助教的起点。北京教育学院项目组运用多维立体调研模型,综合分析学员现实与潜在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主题、设计培训目标、确定课程实施方式,形成“一四四五”培训模型。提炼一个培训主题。主题要具备针对性、实践性、前瞻性、统领性等特征。设计四大培训目标。围绕主题与需求,项目组进行培训目标设计:一是加强政策与理论学习,达到“厚基”。二是促进经验学习与交流,达到“广识”;三是提升参训教师专题研修能力,达到“提能”;四是增进学员之间的情感,加强与北京名校名师的联系,达到“拓友”。设计四类培训课程体系。项目组设计政策理论、实践技能、反思建构与团队建设四大类培训课程体系。设计五大培训方式。根据课程类型特点与学习规律,项目组设计专家报告、现场教学、技能训练、团队学习、跟踪指导五大核心培训方式。

    精细配置,保障优化培训资源。项目组注重从政策、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优选专家资源。专家选择上强调专业性,是本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者或实践者;开放性,立足北京教育学院优质师资,整合北京市乃至全国优秀专家资源。

    为了克服现场学习主题不明确、体验分散、难以把握整体魅力、学员认识局限等问题,项目组结构化挑选学校,与学校共同设计学习内容与方式:从发展层次上,要挑选接近型、引领型、前瞻型三类学校供观摩或跟岗学习;从区域分布上,要选择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学校;从发展特色上,要考虑主题做得突出、有亮点的学校。

    精备组织,保障培训实施专业化。北京教育学院高级研修中心注重以制度标准引领培训规范,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安全管理到位、资金管理严格、评价管理多元、资料管理严谨、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如在评价管理上,项目组建立了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式三方面,采用总结、问卷调查、个体谈话、论坛交流等形式,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

    建立班级管理模式,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建立“1+1+1”班级管理模式,即在班级管理中组建三个团队:1个项目管理团队、1个临时党支部团队、1个班委团队,实行三线交织管理。

    班级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团队学习的重要课程。项目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课程,将各项培训目标融合渗透进活动中。如破冰起航与团队建设、经典诵读、我是分享人、班旗在我心、引课结课、小组文化海报墙、反思便利贴等,利用课前与课后时间,迅速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共同创造的班级氛围。

    精心服务,保障后勤精细化与温馨化。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是实施精准培训的追求,为学员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也是培训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此,项目组在用餐、住宿、生活关怀等方面做到精细化与温馨化。如项目组调研了学员用餐口味、饮食习惯、文化风俗背景,为学员调整饮食结构,保证用餐营养均衡、可口;为在学习期间过生日的教师过集体生日。培训期间,项目组成员全程陪同,密切关注学员生活需求,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用温暖的笑容、温情的言语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者单位系北京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