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是教育治理的根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江苏镇江教育走上了优质发展的快车道。新时代,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认同感。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前不久召开的镇江教育大会上,镇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经过5年努力,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职业发展通道畅通、管理体制机制高效、待遇保障机制完善、职业吸引力增强的目标。同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方案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科学谋划镇江“教育现代化2035”的总体思路,到2022年全面完成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任务,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构建公办为主、非营利性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

    同时,巩固好镇江承担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的试点成果,继续擦亮学前教育改革这张名片。在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紧扣普惠、优质两大关键词,进一步从公、民并举走向公、民共优,切实提高国家实验区建设的含金量。市教育局采取“去一线现场、当服务对象、听群众心声”等形式开展调研,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难问题摸清楚、症结分析透,研究好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积极协调土地、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人社等10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全面清理并有重点地确定了36所幼儿园作为整改对象,推动问题解决,已有27所幼儿园取得阶段性进展。

    加强专项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继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着力解决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后的持续发展问题,防范地下办班、“小作坊”等校外培训机构新变种;全面推进弹性离校制度,抓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切实解决家长现实需求;围绕违规入学、违规考试、超前超标教学10项治理重点,坚决查处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截至目前,全市上门督察培训机构518家,开展联合执法59批次,发放整改通知书25份,关停取缔非法校外培训机构50家,拆除违规广告牌29块,处理投诉信访25件。

    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变化,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主城区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校园周边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显。2018年,“八校联动、三大工程”作为镇江市政府“百项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开始启动。随着这些教育民生工程的竣工,市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有力促进市区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县级市教育布局规划,强化教育规划的龙头指引和刚性约束。同时,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提前谋划增量需求,化解资源存量缺口,保障群众入学需求。

    现在,镇江教育督导工作已成为镇江教育工作一大品牌,不仅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省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全覆盖,还在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评比中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全域覆盖的设区市。为保证督导的常态化、科学化、专业化,镇江市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督导队伍。不仅如此,我们强化督政结果运用,探索将督政考评结果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进一步压实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职责。

    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推动镇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倾听群众呼声,用更加贴心、更有创造性的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所需所想所盼。

    针对“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镇江市做到“四管齐下”:一是将70%的热点高中指标分到初中校,二是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均衡分班,三是加强择校行为管理,四是推进集团化办学。一系列有力举措收到显著效果。

    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在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定片定点到各市区和市属学校进行安全稳定大检查。根据“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纳入对辖市、区教育督政和对学校党政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安全风险隐患整治工作“一票否决”。开展全市“学校安全月”活动,通过召开动员会、专题教育讲座、观看安全宣传片、制作展板、张贴标语、发送安全短信、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让学生将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入耳、入脑、入心。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