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社会”价值标准公众认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社会公众认可度最高的“好社会”标准中,排名前6位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13年开展了第四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该项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访问了10206位城乡居民。调查中列举了19种社会价值理念,询问被调查人认为其中哪些理念是一个好社会所应具有的价值标准。统计结果表明,有6种价值理念排在第一序列,大约各有40%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分别是平等(47.2%)、民主(43.1%)、公正(40.3%)、文明(39.7%)、富强(39.3%)、和谐(37.7%);排在第二序列的价值理念各有20%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分别是团结(24.4%)、尊重人权(23.6%)、尊崇宪法(23.1%)、诚信(22.4%)、爱国(21.9%)、法治(19.7%)、自由(18.7%)、创新(14.7%);排在第三序列的有5种,均仅有不足10%的被调查者选择,分别为崇尚科学(9.2%)、包容(9.1%)、友善(9.1%)、敬业(3.9%)、集体主义(2.8%)。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社会公众对于一个“好社会”应具有的价值标准选择的集中度并不很高,19种价值理念中未有一项超过50%,但党和政府确立的“好社会”的价值标准与社会公众的选择基本上是契合的。社会公众认可度最高的“好社会”标准中,排名前6位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平等、民主、公正、文明、富强、和谐。

    另据蓝皮书分析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总体比上年有所提高。蓝皮书以“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测量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均值得分为3.51分,继2008年、2011年、2012年之后,2014年成为最近15年第四个满意度得分超过3.5分的年份。

    近两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党风政风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城市居民对此是表示认可的,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加了0.21分和0.35分。反腐败力度的加大,直接提升了城市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这种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但同时可以看到,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相关的其他一些指标则有所下降,包括物价承受力,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外交事务的信心度等。其中物价承受力连续多年在低位徘徊,表明目前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仍是影响人们生活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柳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