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追逐交通工程梦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邵春福指导研究生

    [人物简介] 

    邵春福,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工程系列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家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劳动奖章等称号。

    1986年1月的一天,日本交通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世界著名学者佐佐木纲教授在京都大学迎接自己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邵春福。这个怀着解决未来中国交通问题梦想远赴日本求学的青年,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求学、致用、育人之路。

    求学:求得真知就是要报效祖国

    1985年,在3%的出国深造名额的激烈竞争中,已是西安公路学院青年教师的邵春福脱颖而出,考上了公派留学生。本科学习汽车运用工程的他,选择了更具综合性、更有发展前景的交通工程专业。

    留学期间,邵春福没日没夜地抓紧学习。他不出去打工,仅靠微薄的助学金维持日常开销。在他看来,不断地汲取知识才是出国留学的重要目的。

    博士毕业后,邵春福选择了继续留下深造,在导师的推荐下到日本系统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并成功争取到了正式员工的岗位。6年里,邵春福承担了日本建设省(现国土交通省)交通规划项目、地方政府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项目、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需求预测等20余个工程项目,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

    1999年,邵春福“想家”了。在海外学习奋斗了近14年,优越的研究环境、优厚的生活待遇包围着他,但要继续做下去,向更高的领域进发,就要变更身份。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不可能!我来学习就是要报效祖国的。”同年8月,他携妻带女回到中国,在北京交通大学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

    致用:运用专业知识破奥运难题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全部贵宾疏散完毕,共用时27分钟。很少有人知道,这27分钟背后饱含着邵春福和其学生们的汗水和智慧。

    2003年末,邵春福接到制定奥运国家体育场车辆疏散方案的任务。奥运会开幕式预计有16万人参加,7000辆机动车集中抵离,交通复杂程度和组织难度创中国历史之最。1年多的时间里,邵春福带领学生到交通站点收集数据,结合国内交通实际,运用先进的交通仿真技术,进行国家体育场观众的人流和车流疏散研究。

    2004年,科研团队在经过了无数次数据核实和仿真后给出了具体的疏散方案及疏散时间——政要疏散需要26分钟,当时有些人怀疑:“会不会有误?”邵春福说:“四年后可以验证!”

    4年后的事实证明了一切。2008年10月,邵春福被北京奥运会科技委员会授予“科技奥运先进个人”称号。

    回国的十余年间,邵春福除了教书育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工作中。他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城市交通的组织优化与控制”课题等各类项目50余项。

    育人:教学生既做学问又做好人

    教育和培养相关人才,普及科学理念,在邵春福看来尤为重要,这也是他回国后选择在高校任教的原因之一。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十多年,邵春福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有意思的是,这些毕业生大多都选择在各高校任教。投身教育似乎成了其门下弟子一种共同的职业选择。

    “学生是学校的第一产品,教育学生既要做好学问又要做好人”是邵春福的从教理念。他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努力进行着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他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步入社会,如何对待社会、对待领导、对待同事,为的是培养出思想过硬、作风扎实、学术水平和道德品质兼优、能适应社会的优秀毕业生。

    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系,邵春福作为团队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配合学院构建了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并逐步将“交通规划”课程建设成了校级、北京市级和国家精品课程。

    他将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建成了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教学团队,将交通工程专业建成了国家特色专业。在他和全系教师的努力下,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国内权威专业评估机构评为全国同类高校之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