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现实的教师培训要不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建国

    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推进,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在学校层面,有些校长为设计什么样的培训项目而绞尽脑汁,有些为策划什么样的培训主题而煞费苦心,有些为请哪些大牌专家而奔波,有些为邀哪些名师而操心,经常“眼睛向上”“搬救兵”。费尽心思,伤透脑筋,然而,实际效果究竟怎样? 

    在日常教育中,依然可见以下尴尬情形:师生间相互交流时,还没等学生说完话,老师就急不可耐地打断,或者大声训斥;偶尔迟到早退了等小问题,不是查明原因讲道理,而是怒发冲冠,要学生去教室后墙“面壁思过”……针对学生行为失常或犯错,教师缺乏足够耐心,缺少沟通交流办法和谈话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语言苍白,缺少教学激情,缺少说话艺术,更不会讲风趣幽默的故事,多的是照本宣科和满堂灌输,导致学生讲空话或者分心走神,要不就昏昏欲睡。更有学生对教师布置太多低效作业而怨声载道。

    再从教师读书情况看,客观上忙于“应试”没时间读书,其实是教师已经丢失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书人不读书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人文底蕴浅薄。

    ——与课程改革相随相伴的教师培训其实一直“在路上”。为什么学生管理、教师素养仍旧有这么多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说明我们以往的培训可能还在走“弯路”,还没有完全上正道。“为学生而教”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宗旨,为什么我们不能为师生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而培训呢? 

    培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改善教育品质,从而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既是培训出发点也是培训落脚点。教师专业素养应该包括除学科素养之外的很多方面,而当下已有的培训可能过于注重学科素养,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素养的培训,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旧跛脚前行,“本领恐慌”“涛声依旧”。

    目前很多人把教师课堂操作技术称为专业素养,这一认识不但有偏差,而且狭隘。教师专业素养还应该包括教师对他人和自我的认识、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艺术、人格修养、人文素养,等等。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所以,这些基本素养不可或缺。

    在校本培训中,一些校长经常为“没米下锅”而发愁,其实培训的“米”就在师生身边。如果我们经常“眼睛”向下,用心调查研究,放低身段拜师生为师,认真聚焦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细心梳理教师素养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培训就完全有希望改变教师,他们也喜欢解决真问题的培训。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靠外力推动的培训终究是被动培训,只有发自教师内心喜爱的培训才是有效培训。在此基础之上,既要促使教师从“我怎么教”向“我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转变,又要引领教师精神成长,提升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 

    校长是教师培训第一责任人,要敢于担当,把握好方向,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倘若偏离了方向,越努力,结果可能越糟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小学校的大生活     下一篇:看作文教学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