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了,还需加把“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部发布《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专项督导报告(2014年)》。报告指出,北方有关省份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工作,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部分学校取暖经费紧张、一些地方取暖方式落后、取暖设备不足、取暖效果较差、安全隐患仍较为突出等困难和问题。

    ■本报记者 刘盾 1月23日发自北京

    教育部今天发布《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专项督导报告(2014年)》,报告显示,中央和省级财政能及时足额拨付取暖补助经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公用经费中安排并使用取暖经费,供暖设施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效果和安全性有所提高。

    报告指出,北方有关省份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工作,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部分学校取暖经费紧张、一些地方取暖方式落后、取暖设备不足、取暖效果较差、安全隐患仍较为突出等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明确提出了继续加大取暖经费保障力度,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取暖条件,完善机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等督导意见。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取暖经费不足等问题有效解决

    自2013年第一次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专项督导以来,各地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取暖经费投入力度、取暖设施改造力度、取暖安全防范力度和专项督导检查力度,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效果和安全性有所提高。

    今年,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的经费保障进一步得到强化。各地按照中央政策,及时落实、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经费。目前,我国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学校从公用经费列支的方式,对北方有关省份中小学校冬季取暖进行补助。从督导情况看,中央和省级财政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公用经费中安排并使用取暖经费。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以不低于去年的标准落实北方地区取暖费补助,有效解决北方有关省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取暖经费不足的问题。此外,各地还纷纷加“柴”,烧旺农村学生取暖的“火”,部分省份加强取暖经费省级统筹,部分市县则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报告显示,各地进一步加大供暖设施改造力度,继续实施火炉取暖学校改造工程,河北、吉林、西藏等地还积极探索太阳能等环保供暖方式,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把供暖的“鸟枪”换成“大炮”。

    “军费”多,“战术”好,“取暖战果”自然就会更大。报告指出,北方各地取暖设施改造收效明显,各地各校取暖物资准备充足,学校校舍门窗完好。同时,各校都根据当地规定,按时启动供暖。

    根据报告,今年北方各地学校的取暖安全与取暖效果同步提高。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和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各地细化实施办法,取暖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取暖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各地积极开展火炉取暖学校改造工程,安全隐患显著减少;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检查制度,组织力量对市政集中供暖供水及回水系统、取暖锅炉以及电线、线路、电负荷量等进行全面检查;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取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取暖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部分地区存在学校取暖经费紧张等问题

    从各地自查报告和督导组实地督导情况看,入冬以来,北方有关省份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工作,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部分学校取暖经费紧张。一是处于取暖分界线上的省份中小学校取暖经费不足。二是高中阶段学校取暖经费缺乏财政投入保障。三是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取暖经费总额较少,不能满足学校冬季取暖用煤、用电需求,一些学校冬季取暖费用占用了学校大部分公用经费。四是部分学校配齐各种功能教室,供暖面积增加,取暖用煤用电和设备管道维护费用等取暖成本增加,取暖费用较高。

    其次,一些地方取暖方式落后、取暖设备不足,取暖效果较差。一是各地取暖设施改造力度、进度不一。部分省份农村学校主要取暖方式仍为火炉取暖。二是取暖分界线附近地区农村学校多未配备取暖设施。三是部分学校没有专用变压器或变压器容量小,经常出现用电高峰期跳闸等问题。四是部分学校供暖管网和设备老化,校舍门窗密封及防寒性能较差,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

    再其次,安全隐患仍较为突出。一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锅炉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流动性较大,缺少正规岗前培训,锅炉房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二是一些地区寄宿制学校宿舍仍然采用火炉等明火取暖,煤气中毒的隐患较大。三是部分中小学校已老化的取暖设施设备带“病”工作,未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换。四是少数使用火炉取暖学校教室内未安装排烟管道或管道出现破损、没有防护设施、无通风孔,一些地热取暖教室灰尘较大。五是校外寄宿生监管难度大,校外寄宿学生多采用煤炉、电热毯取暖,存在煤气中毒、火灾等安全隐患。

    应继续加大取暖经费保障力度

    报告建议,继续加大取暖经费保障力度。一是分省份核定、落实北方地区取暖费补助。二是相关省份应强化省级统筹,制定分档次的取暖补助标准,适当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经费给予倾斜。三是有条件的市县应探索创新中小学校取暖经费保障机制,解决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占用过多公用经费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四是鼓励和支持夏热冬冷地区参照四川做法,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中小学校取暖经费补助机制。五是优先优惠对中小学校进行改造,研究按居民价格收取学校供暖费用的可行性。

    报告还要求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取暖条件。一是各地应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火炉取暖改造。二是鼓励各地各校在新建、改造取暖设施时,采用环保、节能的供暖设施设备;鼓励各地统一采购优质煤,降低取暖的燃煤污染。三是科学规划中小学校布局,逐步为中小学校取暖管道安装暖气调节阀门,减少供暖资源浪费。

    报告最后提出,应完善机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一是健全取暖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取暖安全应急预案,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师、宿管人员、锅炉操作人员等取暖工作职责。二是加强取暖设施设备检修,配合质监部门对锅炉进行年检,定期维护、检修供暖管网、供电线路、火炉烟管、通风管道、校舍门窗等设施设备。三是加强与质监部门协调,加大对锅炉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力度,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建立锅炉运转情况台账,进一步提高锅炉房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师生取暖防范教育,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课、主题教育、应急疏散演练等多形式活动,开展冬季取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火逃生、防煤气烟炭中毒知识技能。五是各地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责任督学对中小学取暖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取暖安全隐患,督促学校限期整改落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