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明舜 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

    党俊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俞启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鹿永建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陈建翔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良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节选)

编者按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对家庭的论述,阐明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重要讲话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畅谈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共产党先进性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它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地位,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新思考。

    ■家庭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建设,就是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在家庭内外活动中所信奉的是非、善恶、对错的标准建设,反映了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做人准则。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教育部门分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主要靠学校、幼儿园来推动,教育部门抓家庭教育应该是最恰当的。然而现在学校教育教育部门管,家庭教育是妇联部门管,两方面难以结合。如果教育部门既管学校教育也管家庭教育,可以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

     家庭建设在治国理政中能发挥特殊作用

    李明舜: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与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提到的“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以及2004年《三亚宣言》提出的家庭是社会稳定延续和发展的源泉,一脉相承。他创新性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共产党先进性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它落实。

    总书记用“三个注重”全面地明确了家庭建设的责任。第一个“注重家庭”,我的理解是,国家、政府、社会要落实宪法提出的保护妇女儿童的责任。第二个“注重家教”,家教实际上由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完成。第三个“注重家风”,更多的是从家庭内部成员来讲。“三个注重”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党俊武: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定位有两句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我觉得习总书记对家庭的定位讲得非常到位,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讲,我们最多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但是他讲到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总书记从社会发展理论和治国理政两个维度对于家庭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立意高远。

    石中英:总书记讲话重申了家庭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建设,把家庭建设看成是和谐社会、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有“求忠臣于孝子”的古训,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伦理境界。但是,历史上也有把家庭建设与社会建设、国家建设对立起来的时候,似乎一讲到家庭,就想到温情脉脉的私人关系,与宏大的社会理想、国家目标相悖,欲牺牲家庭生活的独特性,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和心理后果。总书记利用春节团拜这样特殊的时机,重申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地位这个观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新思考。

    家庭建设习惯上容易被理解为是家庭成员的事,就像家庭教育容易被理解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属于家庭内部事务。但这次总书记的讲话是从社会建设、国家建设的高度来谈的,家庭建设已经不再是一件家庭事务,而是一项社会工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以及学界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参与到家庭建设当中来,不能只把家庭建设的任务留给家庭成员。

    赵忠心: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实践30年了,咱们国家领导人在春节团拜会这样一个很正式的场合谈家庭教育、谈家庭建设还是第一次。他把家庭教育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令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十分激动,倍受鼓舞。

    社会建设必须补上家庭建设的短板

    石中英:家庭建设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家风的建设。家风和社会风气互为促进。家风不好,最后会败坏社会风气;反过来,家风建设不能脱离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不好,也会影响家风。所以加强家风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社会风气;加强社会风气建设,反过来也为家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家庭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就是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在家庭内外活动中所信奉的是非、善恶、对错的标准建设,反映了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做人准则。家训是对家庭价值观的凝练和表达,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家风是对这些家训的追求和实践。家教应该把家庭核心价值观,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下去。家庭关系应该建立在正确的、积极的和得到时代和历史认可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家庭在社区生活中的角色和行动,也应该体现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树立一个家庭及其社会成员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历史遗产可以继承和弘扬,需要积极地挖掘和利用。

    党俊武:家庭建设要有中国特色中国内容,我们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得比较多的是经济方面,但是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面没有中国传统的根基即家庭文化则是一大疏漏。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新型家庭文化到底是什么。

    家庭政策创制也非常关键。围绕家庭教育、家庭建设怎样建立相应的公共政策十分重要。西方发达国家认识到家庭问题,家庭公共政策搞得非常好,仍然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的家庭文化根基深厚,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以习总书记讲话为契机,积极响应、积极行动,着力从家庭公共政策上开拓创新,针对相关问题作出制度安排。

    郑新蓉:对于家庭建设,在制度建设上西方国家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包括家庭的税收政策、社会补贴政策等。我们的福利政策主要偏向于特殊人群,对他们补偿的过程中,主要是补生存方面,忽略了发展,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人的发展;可能给他一点钱或实物,但是社会不会替他承担部分家庭劳动,不会关注他的家庭负担。在加深老龄化的社会,如果把所有的成年人拴在父母身边,因家庭拖累而走不出去的话,会使这个社会裹足不前。青少年的发展对国家很重要,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也是反映人性的窗口,政策上怎么来平衡。妇女和男性的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尺度,但是西方走过了,妇女的解放也带来了家庭的解体,中国不能重蹈覆辙。既能够两性平等解放,家庭还不解体的中国之路怎么走,我们还需要探讨。

    鹿永建:中国社会建设必须补上家庭建设的短板,因为没有家庭建设就没有家庭教育。为什么呢?每个家庭内部的家庭教育是以身教为主兼顾言传,身教就是家庭建设本身,而每个家庭的家庭建设包括家庭中每个角色的自我认知、尽职尽责和优质家庭关系的建设。加强全社会家庭建设逻辑起点在哪儿?应当从重新认识何为家庭入手,从加深认识家庭这种人类特殊组织形式的特殊规律开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