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地区孩子吃上营养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牛奶加鸡蛋健康伴成长 柴彤涛 摄

    编者按:一个鸡蛋,一盒牛奶,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一顿普通的早饭或早餐的一部分,但对于很多农村孩子而言,却是他们最大的营养来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营养问题高度关注。包括推动学生营养立法、促进将学生饮用奶成为学生营养改善食品之一、增加学生营养补贴、扩大覆盖范围等建议成为今年两会的亮点。

    农工党中央建议:提高农村学生 营养餐补助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实施三年来,在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一些成效。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评估,学生和家长对这一计划的满意度超过90%,认为它是建国以来针对农村学生最大惠民政策之一。

    不过,农工党中央在调研中却发现,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在落实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今年两会上,农工党中央提交提案,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性对策提出建议。

    资金缺口大,就餐条件不达标是农工党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农工党中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食堂可用资金就是国家财政拨付的每生每天3元(寄宿生4元),大部分学校营养餐管理是零利润,由于地市县没有资金配备专门人员管理学校营养餐,而且加工营养餐的燃料费、水电费、洗涤费等需从学校公费中支出,学校安排教师义务轮流为学生准备营养餐是普遍现象。

    “贫困地区学校食堂建设布局点多面广,资金缺口较大,硬件建设完不成任务。同时,新建食堂内部设备配备不完善,达不到科学烹饪和卫生供餐的条件要求,影响供餐质量和水平。而且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涉及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质检、工商、宣传、监察等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但目前教育部门单打独斗现象普遍。”该负责人表示。

    为此,农工党中央建议,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条例》,以法规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以法规督促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质检、工商、宣传、监察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央和省级要制定学校后勤人员和财务人员配备及资金投入的制度和办法,财政部与教育部研究建立有效机制,为贫困地区工勤人员的配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2010年第三次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儿童,特别是少数民族儿童的蛋类、奶制品、肉鱼摄入比例大大低于东中部地区儿童。“有些县通过两年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营养不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有些县无明显变化。”农工党中央建议,营养餐补助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天8元,其中4元用于营养配餐、2元用于补充奶制品、2元用于营养餐加工成本,减少学校和县村经费负担。同时,组织全国的营养专家对4元的营养餐进行科学给食计划,供餐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食堂供餐和半加工的配送供餐都能让孩子们吃上热饭菜。此外,还应该适当扩大受惠范围,在农村扩大到学前教育儿童,在城镇纳入低保家庭学生。(来源:中国青年网)

    王景海:教育部门应把学生奶项目管起来

    “说一杯奶健壮一个民族,这个是很实际的。中国的婴幼儿在营养方面与欧美国家有差距这也是现实。”完达山乳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景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教育系统应将牛奶明确纳入学生配餐中,同时,提高全民对学生饮用奶的认识。

    “吃馒头、吃米饭和饮用一杯奶对人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王景海认为,在振兴民族体质和素质方面,学生每日配餐应该有学生奶。牛奶除含有较多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同时包含几乎所有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中钙含量很高且易于吸收。可以说,含有诸多营养物质的牛奶对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是必不可少的。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积极倡导下,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并实施了学生饮用奶的专项计划。我国在2000年启动学生奶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国28个省区市的660多个大中城市推广实施,覆盖学校6万多所,日供应量达到1800多万份。

    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相比,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生长速度较慢,低体重率达到12%-36%,生长迟缓率是城市的6倍,维生素A缺乏率是城市儿童的4倍。对于学生奶项目的推广,王景海建议:一要通过国家呼吁全民对学生饮用奶的认识有所提高,二是各中小学校、教育系统应该普及学生用餐的制度、配奶的制度。王景海认为,学生饮用奶每天应该有两次。特别是教育系统应该明确让学生配餐必须有奶,同时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进行支持,如经费方面,可以采取家长拿一块、国家补一块、当地政府贴一块的方式。国家原来已经在贫困地区做了试点,一个学生三块钱。给学生配餐当中,三块钱中拿一块钱一盒奶,家长再拿一块钱,这也可以喝下去,也能保证逐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这要有政策的拉动。(来源:新华网)

    孙晓梅:国家可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贴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建议,可提高计划的补助标准,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城乡全覆盖,让更多孩子吃得好一点。

    2011年,国家启动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于去年11月,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天4元。计划成功实施,效果如何?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教授孙晓梅进行了调研。在对重庆巫山、万州等学校的走访中,她发现,有了营养餐,孩子们长得更壮,贫血率下降,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

    孙晓梅建议,应该继续提高计划的补助标准,让更多孩子吃得好一点。其中一部分用于营养餐,邀请营养专家制定科学的搭配计划,让孩子们吃上热饭菜。考虑到部分学校没有食堂,或者孩子习惯回家吃饭,花4元钱采购牛奶、面包的营养餐模式应该继续保留。

    还有一部分专用于购买奶制品。可以邀请大型奶制品企业,针对孩子们的口味,研发适合他们的牛奶或奶粉,让孩子们喜欢喝牛奶。最后一部分用于营养餐加工的整个过程,包括食品运输、加工、冷藏、水电煤、人工等费用,帮助学校减轻经济负担。

    除了提高补贴标准,孙晓梅还建议,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更加普惠。一方面,将实施范围由原有的试点扩大至城乡全覆盖,另一方面,把农村学前教育的孩子纳入范围,让更多孩子享受到福利。(来源:央广网)

    胡阿罗:农村地区学前班也该有免费营养餐

    “我建议把农村地区学前班也纳入国家学校营养改善计划,为孩子们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扩大教育公平的受益范围。”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计生服务站站长胡阿罗,日前在云南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提出了她对教育公平的新期待。

    胡阿罗解释说,她小时候学校离家远,吃不上午餐,所以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学生的午餐问题。现在有了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中午在学校都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他们都非常高兴。胡阿罗话锋一转,“但是,学前班的孩子们享受不到这项福利。由于农村的学前班基本上都办在小学里,所以当小学生在享受午餐的时候,学前班的孩子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也想尝尝免费午餐。因此,我希望也能把学前班的孩子纳入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更好的基础。”(来源:中国教育报)

    张淑琴:希望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欠发达地区

    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山东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分校校长张淑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将目前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到东部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为当地的孩子带去牛奶和鸡蛋。

    对于营养改善的理念,张淑琴并不陌生。学生奶计划在临沂第一实验小学总校已经推行10年,订奶比率一度达到70%,现在全校6000余人,有一半的学生在喝牛奶。张淑琴说,“现在,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特别是城市家庭工作节奏比较快,很多孩子早餐吃不好就来学校,牛奶实际上起到了营养补充的作用。”

    对于营养改善的效果,张淑琴做了对比。“我以前在城市学校工作,现在在一所村小工作,这里的孩子没有牛奶喝。总校和分校参加活动时,就会直观地看到,我们分校同年级的孩子要比总校的孩子个子要矮一些,也瘦一些。”

    据张淑琴介绍,一个学期的订奶价格大概186元。她所在的岔河校区是一所村小,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民家庭,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一方面家庭经济实力有限,另一方面家长给孩子营养补充的意识缺乏。(来源:新华网)

    侯晓春:学生奶推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学生营养餐计划的推出,尤其是“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进,确实改善了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关心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制定机制进行保障,确保孩子们吃到的奶和鸡蛋营养达标,孩子们很满意。举例来讲,在去年四川省举办了第12届省运会上,广安代表团取得了长足进步,之前的金牌总数仅排全省倒数第二名。通过学生营养餐计划和学生奶工作的全面推进,广安的青少年健康水平有普遍的提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