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路上谱华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选手刘世杰

新西兰外企专家授课

武汉西餐烹饪协会秘书长江月明授课

    精品课程

    1986年春日的一天,在长江汉水交汇处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绿树浓荫掩映之下,一间朴素的灰瓦红墙的平房里,几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兴致勃勃地进行着讨论,一位鬓角已生华发的长者正在耐心的倾听着这些年轻人的意见,并不时地提问。这几位年轻人是当时武汉市各大知名餐饮企业的烹饪岗位的翘楚,刚刚调入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这位长者是时任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校长的李超白。那一次讨论的结果便是有了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横空出世,这一举动为武汉市后来的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筚路蓝缕 播火传薪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建立,是沐改革开放之春风应运而生的。当其时,百废待兴,全国上下各行业、各领域,人们豪情满怀,锐意进取。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在武汉市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嗅到先机,快人一步。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催生了烹饪专业。然而万事开头难。当时的烹饪专业尚属新生事物,武汉市中职学校中开设烹饪专业的仅有一所学校。师资建设、教材建设都无现成经验可借鉴。专业建设起步艰难,好在学校领导眼光远大、独具魄力,从当时武汉市各大餐饮企业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年轻厨师,并组织他们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制定了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编写了《中式烹饪基本功》《菜肴制作》《面点制作》等校本教材,解了燃眉之急。并于当年秋季招收了两个烹饪专业班,学生人数达到90余人,开启了学校办学史乃至武汉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桃李芬芳 灼灼其华

    一招先手,处处先机。超前的眼光带来的是专业办学的丰硕成果。武汉市是全国餐饮业重镇,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餐饮行业厨师岗位人才奇缺,当时学校烹饪专业实行3年学制,学生尚未毕业,已被各餐饮企业预订一空。1989年,首届烹饪专业学生毕业,分配至武汉市老大兴园酒楼、老会宾楼、大中华酒楼、长城酒楼等知名餐饮企业及武汉冶金公司、湖北省总工会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这些学生后来成为各餐饮企业的骨干和武汉市厨师行业的领军人物。从198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30年,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烹饪专业招生从未间断,90年代中期以前每年保持着两至三个专业教学班的规模,即使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在全国、全市中职生源质量、数量双双下降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依然保持着每年招收至少一个班,班级人数50人以上的规模。30年来,学校烹饪专业已累计为社会培养烹饪专业人才近2000人。涌现了中国烹饪大师徐钢、武汉三五醇酒店行政总厨郑绍奎、锦怡酒店西餐厨师长应纯、武汉市商务部门餐饮服务管理处副处长艾翠林等一大批行业杰出人才。

    服务社会 有口皆碑

    墙内花开墙外香,学校烹饪专业良好的办学水平引来了社会的关注。自1988年起,武汉钢铁公司、湖北省供销社、湖北省粮食部门、武汉市武警支队、混成9旅、空15军等多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先后委托学校开办厨师培训班,在近30年中,累计为社会培训烹饪专业人才近2万人。这其中,尤其是与空15军的合作值得称道,自我校烹饪专业建立以来,为空15军举办军厨培训27年,累计培训军中烹饪人才近3千名,为15军完成技能鉴定近千人次。受到部队领导及学员的高度赞誉。2013年4月,学校承担了武汉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员工培训,烹饪专业高级技师余润喜老师为800余名东湖景区员工进行了“食品卫生与安全”专项培训。2013—2014年,为配合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职业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作用,学校杨孝刘老师应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和江岸区西马社区邀请,开设了“市民大讲堂”,为职工和社区居民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传授家常烹饪技法,引起强烈反响,受到高度好评。

    大师引领 成就斐然

    2014年,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迎来了烹饪专业发展的一个新契机。以中国烹饪大师常福曾名字命名的“常福曾技能大师工作室”经武汉市批准在我校成立。常福曾老师师从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鮰鱼大王”孙昌弼先生,是著名的鄂菜烹饪大师,2012年从艳阳天酒店行政总厨卸任转入学校从事烹饪专业教学工作。他的加盟为烹饪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常大师为核心,组建了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大师工作室内核心成员10人,含中国烹饪大师两人,西餐烹饪大师一人,湖北省面点大师一人,中式烹饪高级技师四人,青年教师两人,中国烹饪协会副长卢永良、中国烹饪大师孙昌弼为特聘导师,团队阵容强大。以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大师为引领,学校烹饪专业自2013年以来创造了自建制以来的最辉煌的战绩。我校烹饪专业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一金、三铜的优异成绩,开创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先后在武汉市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技能大赛、2013年武汉市技工院校技能竞赛、湖北省第十一届烹饪技术比赛、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杯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累计获得金奖4个、银奖2个、铜奖9个、团队奖1个,教师获全国烹饪大赛牛排专项赛铜奖1个,武汉市技术工人技能大赛金奖1个。

    西风东渐 再创辉煌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的历届领导都深深知道,中职学校的存续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密切同步,并一次次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21世纪,国民的饮食需求早已从单一的传统中式饮食跨越到了“集天下美食享用之”的阶段。2010年,学校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率先在全市中职学校创建了“西餐烹饪”专业。从行业中引进了武汉市西餐烹饪届负有盛名的烹饪大师蔡奡老师担任我校西餐烹饪专业教师。蔡大师曾经担任多家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在香港地区和瑞士、法国有过多年工作经验,获得国家级别西餐烹饪大赛金奖。蔡大师的引进,为学校带来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为西餐烹饪专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西餐烹饪专业成立的当年,即招收了两个专业教学班,此后历届招生都保持着这一规模,2014年更是达到了三个专业教学班,招生人数130余人的高峰。2013—2014年间,武汉锦江国际大酒店英籍总经理、西餐大厨施万伦(Stephen Warren)先生多次来学校讲学进行烹饪教学实操示范、指导教学,《武汉晨报》和凤凰网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和转载,引起社会和中职学校强烈反响,学校西餐烹饪专业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借力国示 开拓进取

    为大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中央决定自2011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培育1000所左右学校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2013年,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获批成为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西餐烹饪专业成为示范校建设重点支持专业。以常福曾、蔡奡两位大师为学科带头人,以师资建设为依托,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西餐烹饪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经过两年的系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西餐烹饪专业制定了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西餐热菜制作》、《西餐冷菜制作》、《西式点心制作》、《烘焙工艺学》等四门校本教材,其中有两本已提交出版。制定了西餐热菜制作、西餐冷菜制作、西式点心制作、面塑及糖艺、西餐基本功、冷拼与雕刻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建立和完善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特别是由青年教师杨孝刘老师创立的“小师傅”教学模式,在中西餐烹饪专业全面推行,促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达到了质的飞跃,有效解决了烹饪专业实训课效率低、效果差的难题。传统烹饪专业实训课课时量有限,学生一个学期要学习几十道菜的制作,任务量巨大,教学课时远远不足以保证学生掌握好每道菜肴的制作方法,导致学生记不牢、做不好、多烦恼。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校借示范校建设契机,大胆引进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科技企业共同开发了西餐烹饪仿真游戏软件,借网络游戏之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反复的仿真模拟,有效化解了学习难点。此举开创了全国中等职业烹饪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先河。

    东风夜放花千树。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烹饪专业办学三十载,桃李满天下。在教改路上,且行且奋进,以服务经济、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己任,兢兢业业、开拓前行。厚积薄发,敢为人先,为武汉市、湖北省中职烹饪专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踏着时代的鼓点,迎着职教改革的朝阳,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正大步走向新的辉煌。

    (杜兴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