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两首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课本

1.自读《春晓》、《村居》。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五、资料袋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因“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享年52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和李白、杜甫的称赞。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2.高鼎

 

清朝诗人。

 

3.风筝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风鸢、纸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到了唐宋,放风筝十分盛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道:“西楼一夜风筝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的《北事通》,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放风筝的场面。

 

明清时,风筝渐趋全盛,制作精巧。慈禧太后曾叫民间风筝艺人魏之泰做“女寿星骑仙鹤”的风筝。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述了一群天真活泼放学归来的儿童在春风中放风筝的场面,读后令人叫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