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好儿子吗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

  传统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意义在解读之前就已存在于文本之中是真实的、确定的而且永恒不变读者可以跨越时空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共同探讨文本的价值意义。譬如课文《三个儿子》人教版课标教材二下阐释的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的道理。如果按照传统阅读理论顺着文本的价值取向解读就应该指责第一个儿子和第二个儿子赞赏第三个儿子。可是实际教学的时候总是有同学认为第一个儿子和第二个儿子也应该得到肯定。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引导呢

 

  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而教科书中所遴选的课文即文本总是投射着、蕴含着教育包括社会的某种价值追求和价值预设。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主要基于正在形成和正在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因为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尽相同所以“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课文《三个儿子》的结尾老爷爷说“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显然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通过老爷爷的话来传递的──能够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好儿子。这里得讨论一个问题难道只有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好儿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能够帮妈妈提水的自然是好儿子没有帮妈妈提水的那两儿子也是好儿子。请看第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第二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尽管两个孩子都并没有为自己的妈妈做多少事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