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不仅有……还有……

  课堂实录(3)
  师: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准备出发!准备了啊!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蓬莱瑶台!
  师:第二站——(出示图片)
  生齐说:平湖秋月!
  师:最后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雷峰夕照!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1: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
  生2: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2: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2: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2:(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
  生2:美妙!
  师:可以不!
  生2:可以!
  师: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
  生3: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
  师:说个词,你就被——
  生3:被陶醉了。
  师: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
  生4: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
  师:楼顶、峰顶、雷峰塔顶
  生4: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
  师: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
  生4接:舒服!
  师:你是舒服,哈哈!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不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我尊重大家,总之,一句话,这里的景色,那个同学说“美”,咱再换,说吧!
  生1:美不胜收。
  师:可以。还想说什么。
  生2:看得让我,目不暇接。
  师:目不暇接。这可以再需要斟酌。这是把你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3:妙。
  师:哟!你看他,人家说一个“美”,他就说一个“妙”。用一个字,再换一个字。“美”、“妙”!
  生4:棒。
  师:棒!还有一个字,诶,这个同学说出来了,什么?一起说!
  生齐答:奇!
  师:哎呀呀,同学们哪!怎一个“美”,怎一个“妙”,怎一个“奇”了得呀!难怪呀,课文里这样赞叹!读!(出示)
  生齐读: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因为这里是建筑艺术的
  生接:精华。
  师:园林艺术的
  生接:瑰宝。
  师:我可不讲什么叫“瑰宝”,你寻思去吧?刚才你们体会的,这回再端起课文,再读2、4自然段,这回再读我可问同学们了,你可不是说你要介绍这里是博物馆、艺术馆了。你要想让大家感受这里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哟!领着大家去读,感受要慢慢地品哟!让大家和真的你一起陶醉进去,发出你刚才“妙”“美”“奇”的赞叹!看,谁来?读哪都行!来,你领着大家走!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生读“雄伟”,师纠正),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读:各种奇—珍—异—宝。再来读,你读哪?
  生2:我读第2自然段。
  师:来!
  生2:读。
  师:你这样的圆明园、那万春园、那长春园,你说你这样一读,多快呀!别人还没想呢?眼前还没有电影呢?你就过去了,再来试试看!
  生2:再读。
  师:这个词语运用得多好呀,“众星——”
  生齐接:拱月。
  师:再听他读这块。同学们跟着他的体会、陶醉,你要是没有领着大家走进去可就是你的责任了。此外,就从这——
  生2:再读。
  师:你陶醉进去没有?
  生2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陶醉了。
  师:哦!看来你就这性格,即便再怎么陶醉,我会说“众星拱月般的”(仿生语气)。当然,我要陶醉,就和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师范读)其实你比我读的好多了。谁再领着大家走。
  生3:漫步园内……境界里。
  师:那是因为,在圆明园中——
  生3接:有金碧辉煌……山乡村野。
  师:这块没有看够。也有着象征着田园风光的——
  生3接:山乡村野。
  师:同学们都比你陶醉了,山—乡—村—野。继续!
  生4:园中许多景物……武陵春色。
  师:所以我们大家会和刚才大家的感受一样的。(师引读)漫步园内……
  师: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谁来?
  生读: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师:这座名园就是——
  生齐答:圆明园。
  师:所以雨果这样深深地感慨到,读!(出示雨果的一段文字)
  生齐读。
  师:这座圆明园简直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呀!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呀,你们通过读书,获得了圆明园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也用上刚才的“是……也是……”,会吗?一个词,一段话就概括出来,举手的同学快开始。
  生齐答。
  师:你们多会概括呀,看来,通过同学们的“走进”,我们透过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出来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那是“博物馆、艺术馆”,那是“瑰宝”也是“精华”。诶!那我还要问问同学们,你说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我记得雨果有这样一番这样的话(出示)。一起来读读吧!

  课堂实录(4)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生齐读。
  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
  生:心血
  师:还可以说是
  生:结晶。
  师:还可以说是
  生:智慧。
  师:还可以说是
  生:劳动
  师:等等,等等。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1: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2: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一段话里边。拥有的是……
  生3: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里。
  生4:是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祖国的……
  生5:祖国不可估量的奇迹。
  师:奇迹不行,刚才说送进去。怎么?一起说。祖国的……
  一生说:文化。
  师请她大声说一遍,再说一遍:我们都平时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的体会,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
  生齐接:文化。
  师:祖国的——
  生接:文化。
  师:世界的——
  生接:文化。
  师:但是不是一个阶段的,是上自先秦到清朝,是中国的还有西洋的,所有的这一代一代,我们还可以在文化后边再加上一个字。
  生:史。
  师:原来圆明园里拥有的是——
  生接:文化史。
  师:祖国的——
  生接:文化史。
  师:世界的——
  生接:文化史。
  师:哎呀!这回,我亲爱的同学们,你再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呀?恩!谁来?(出示)
  生1读。: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理直——
  生1接:气壮。
  师:谁再来,注意,这句话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你把它告诉别人,你该怎么读?
  生2读。
  师:虽然后边是个叹号,但是你不像我似的喊,你没有,“不可估量的”,情也是深的。今天下午我们一会咱们中午就要分手了,回家要告诉妈妈,“妈妈呀,圆明园拥有的那是……”你该怎样告诉妈妈?
  生3读。
  师:你妈妈肯定是个老师,你这样说你妈还能听进去,要不然妈妈要是别的职业的或者是生活中的,我女儿今天真吓人。那么,你要是把这句话告诉妈妈,你该怎么说,还得让妈妈听进去。
  生4读。
  师:你想把这句话告诉谁?
  生4:告诉我妈妈。
  师:妈妈一听,我的孩子语文学得就是好。当然我的性格又是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体会,可能回到家里我会——(范读)。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对,其实,心里有,感情有,不在于用怎么样的语气。重要的是能送到对方的心里去。好!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想怎么读你就怎么读,我相信,我相信你们不是傻读,不是呆读,不是装模做样地读,现在这样,你愿意送给后边听课的老师,愿意送给同学们,愿意送给谁,你觉得你应该怎样的向别人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就怎么说,开始!
  生自由读。
  师:然而,读
  生: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读
  生: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师:我听刚才同学们说,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