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合力切实增强劳动课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落实劳动课程标准系列评论之五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基于劳动教育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习哪些内容,形成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标”)。按照政策要求,从2022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都将专门开设独立的劳动课程。基于劳动教育的多领域、多学科属性,落实劳动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形成合力。

    学校是落实劳动课的主阵地。学校教育作为落实劳动课的主力军,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情感态度、劳动关键技能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劳动课标”核心理念指导下,各级各类中小学应结合自身学校实践特点、地域文化特征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制定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特别需要关注劳动课程的育人目标及价值,在劳动课程建设中突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有价值、劳动最有力量的积极劳动价值观念。同时,各级各类中小学在劳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关注各个学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加强劳动课程的学龄学段衔接,建立劳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全学段的一体化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的沉浸式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家庭是落实劳动课的辅助地。家庭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协助力量,在有效落实劳动课程中发挥着鲜明的支撑性作用。家长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观。同时,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榜样作用,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作为劳动课的“第二课堂”责任人,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丰富多样的劳动家校共建节日、劳动主题活动、劳动成果展示以及家校共建劳动互帮互助等活动,协助学校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获得劳动成就感和劳动幸福感。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制定不同类型的家庭劳动清单,定期在家庭中开展家庭成员集体劳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的意识。

    社区是落实劳动课的实践地。社区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环境及劳动场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劳动中,提高自身劳动认知及劳动技能,从而实现劳动育人的社会性价值。在社区开展劳动课建设过程时,可以充分结合不同社区的实际发展特点、文化特征及历史特点,突出社区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渗透力与引导力。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积极联系、联络当地社区,建立社区服务劳动课建设机制,构建社区服务劳动教育试验区。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劳动课的实践目标,开展多种类型的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劳动文化建设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养老院、农场、医院、工厂等地的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课程的实践性,拓展学生劳动课程学习视野。社区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应积极发挥社会引导功能,配合学校和家庭进一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及目标。

    落实好“劳动课标”,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多方协同、群策群力,发挥好劳动课在加强劳动教育中的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形成合力,促进家庭、学校及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