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研制与实践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研制与实践框架图

    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是人民的迫切需求,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作为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挂靠单位,广东开放大学在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和省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聚焦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不畅的瓶颈问题,组织相关单位协同创新,先行先试,依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开展资历框架的研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资历框架研制和实践的有效途径。

    特色鲜明的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研制与实践

    (一)首发资历框架地方标准,形成资历框架研制模式

    参考采用欧盟资历框架等级描述(EQF),结合国情,研制并首发地方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以下简称“资历框架”),填补国内教育领域标准的空白,是国际上首个以标准形式呈现的资历框架。

    资历框架明确了资历成果的类型、等级以及相互关系,规定资历等级分为7级,1级最低,7级最高;资历类型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及业绩三大类;明确资历等级与各类资历成果的关系,搭建起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明确资历等级标准,为各级各类资历成果的认定与转换提供共同尺度。

    创建“学分银行管委会统筹,教育部门提出并归口,标准化部门管理并发布,发改委、教育、人社等六部门协同,代表性的研制团队,标准化的研制规范,各方深度参与,协商一致,实现共同利益”的研制模式,确保资历框架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二)建构资历框架实践模型,指导资历框架实践

    资历框架实践主要从信息系统、行业资历等级标准、质量保障机制、资历名册、高校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6个方面展开。

    (三)建构资历框架制度体系,奠定实施制度基础

    建立资历框架地方标准,写入《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出台省级文件,制定校级实施制度,建立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初步建构由法律、标准和文件组成的制度体系,为实施资历框架提供制度保障。

    (四)构建政府部门主导的实施体制,保障有效实施

    构建“政府部门主导,财政支持,教育部门统筹,发改委、经信委、教育、人社、民政、财政等六部门协同,学分银行具体组织,教育和培训机构参与,第三方机构评审,管办评分离”的资历框架实施体制。

    (五)构建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模式,确保高标准建设

    形成“教育部门统筹,人社部门协同,学分银行具体组织,香港资历架构质量保障机制为基础,香港+内地专家团队协同,管办评分离,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的建设模式,确保广东资历框架质量保障机制高起点、高标准,既满足广东资历框架实施要求,又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需求,并为资历框架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六)形成资历名册建设基本模型,支撑资历名册建设

    形成“以资历框架为内在逻辑,以质量保障机制为前提,以现行教育体制为基础,以香港资历名册为参照,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资历类型、进入模式以及基本字段为基本内容,无缝对接相关数据库”的资历名册建设基本模型。

    (七)发布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形成研制模式

    立项研制汽车业(后市场)、机械制造业、物流业(冷链)、工业自动化系统4个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已发布机械制造业、汽车业(后市场)两个行业团体标准。形成“行业推动,财政支持,立项研制,招标建设,行业和高校联合研制团队,以资历框架为母标准,以《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研制指南》为遵循,以岗位能力为基础,十步研制程序,团体标准发布”的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研制模式。

    (八)研发信息系统,建设终身学习账户和成果库

    研发基于资历框架的信息系统,实现用户注册、成果提交、成果认定与转换审核、审核结果查询、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为资历框架实施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建立终身学习账户94万余个,存入资历成果1400万余个。

    成效显著的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实践应用

    (一)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明确“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业绩成果互认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广东省发布公报《关于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推进和规范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国家教育部门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和质量保障机制”,《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依托学分银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二)推动社会认知度大幅提高

    面向学校、企业举办宣讲专场活动,约4000人参加。通过文字、宣传册、短视频、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立体式、多维度宣传推广,覆盖全社会,让更多的社会成员知晓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三)推动大规模教学改革

    一是推动学分认定与转换。在广东开放大学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发布公报《关于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全省114所高校制定校级制度260多项,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225万人次。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高本衔接中开展基于资历成果认定与转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2所院校的59个专业参加。三是推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植入资历框架分类分级和能力标准意识,定位中职、高职、本科层次目标,构建分层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和课程标准。四是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按照证书标准与行业资历等级标准打通的理念,改造并开发“X”等级证书,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五是推动质量提升工程。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设立学分银行实践应用试点专项,全省立项47项,重点聚焦资历框架在减少重复学习,以及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在升学、岗位聘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才评价等方面的机制,推进资历框架实施。

    (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研制以资历框架为母标准,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组建行业和高校联合研制团队,通过“十步研制程序”,校企深度合作,确保真实反映行业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在人才培养中引入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研制教学标准,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问题。

    (五)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基于资历框架,承认学习者已有资历成果,在线课程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业绩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竞赛奖励等)可以认定和转换学分,极大丰富了终身学习方式,畅通了终身学习的通道。

    (六)推动人才评价改革

    基于资历框架和质量保障机制的资历名册,有效推动学习成果从存储、积累和转换到资历等级应用实施,在实现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资历等级衔接的同时,提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及工作业绩等非学历教育成果与资历等级的匹配机制,助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改革。

    (七)推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

    广东的先行先试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国家教育部门专门到广东开放大学调研,充分肯定广东的做法经验,并邀请广东开放大学团队加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资历框架研究”课题研究,最终,“国家资历框架的实践探索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成为该课题的一项重要成果。

    广东省教育部门向国家教育部门提交《关于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

    推动召开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合作会议,广东省教育部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部门签订《粤港资历框架合作意向书》,广东省教育部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部门签订《粤澳教育培训及人才交流合作意向书》。

    作为全国首个资历框架地方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畅通了终身学习通道,为各级各类资历成果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提供共同尺度,成为广东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资历框架研制模式和资历框架实施体制、制度体系、实践模型,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研制模式,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模式,资历名册建设基本模型等,形成了一条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粤港协同、特色鲜明的资历框架研制和实践的有效途径,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有关同行的高度认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全球地区和国家资格框架清单第二卷:国家和地区案例》,广东标准馆、国家质检部门、人民网等56家单位(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提供了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