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 坚守教育初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协促进,推动学校内涵式提升发展。新吴区借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合作办学,探索建立国内高校与区外品牌学校“联合智造”项目平台,学校品牌群雏形初显,成功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课程教学变革的新吴实践,探索打造一流区域教育。新吴区还引入15名国内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组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持续关注、支持和指导新吴区发展,在区域课程建设、内涵特色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推动新吴区高质量发展创优。

    坚持创新驱动

    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提效率、增动力、聚合力

    保障教育公平和优质,需要靠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推动。新吴区科学谋划,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学校治理等方面统筹规划,形成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方案。

    创建智慧教育,推动科技赋能。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吴区紧跟时代脉搏,实施教育信息化2.0战略,构建“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借助高校和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提升教、科、研、评系统化、精细化水平,推动课程教学融入学科,以千兆网进校,建成大数据分析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新吴区已成功创成江苏省“智慧校园”18所,占比68.75%;无锡市“智慧校园”22所,占比90.63%;3所学校获首批无锡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称号,鸿山实验小学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成功创成无锡市首个国家“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示范区,区内22所中小学、幼儿园被授予示范校(园)称号。

    实施“区管校聘”,激活教师动力。新吴区打破传统,大胆改革,率先实施“区管校聘”机制,对教师编制管理、人员调配、经费筹措等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聘的是“贤”、是“能”,更是“德”与“才”,给有能力、有拼劲儿的教师更高的发展平台。作为新吴区较年轻的副校长,“90后”教师鲁晓丹享受到了新吴区“区管校聘”的红利。2019年8月,她通过“区管校聘”,从一名普通班主任走上了南星小学德育处副主任的岗位,2021年8月,鲁晓丹被提任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副校长。2021年,新吴区32所公办中小学的3000多名教职工完成全员竞聘上岗,通过“区管校聘”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数量、区域、年龄等结构,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教师发展的动力。此外,新吴区深化“三名工程”建设,不断壮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队伍;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制定落实《新吴区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高峰计划”实施意见》《“飞凤人才计划”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改革文件,从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基础教育内涵建设等方面全面对标提级,畅通教师发展通道。

    开展项目引领,激发教研动力。新吴区加强区域教学研究,2021年,3个项目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加大课题扶持,截至2021年,全区共有23个省规划课题、38个市规划课题以及部分省市陶研会、学会课题,全面达到一校一课题“布点”目标。成立17个中小学重点学科基地,区教研员主动下沉学校,围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市级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数量居全市前列。完善“至新”课程体系,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集群化”“学校课程特色化”三级课程建设,强化对基础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跨学科模块构建、探究型课程生本化组织方法等内容的研究,以课程改革促教学质量提升。

    开展集群办学,实现美美与共。从“量变”到“质变”,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吴区充分考虑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和学校特点,按照“打好引进牌,擦亮本土牌,培植新品牌”的总体部署,通过基地校、集团校、联盟校复合模式,开展集群化办学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吴实验小学等5所合作办学学校在学科建设、教研、课程、培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立教育集群基地校,重点围绕“学科建设”“教学变革”“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智慧教育”等,面向全区定期开展教科研训活动,辐射、引领并指导全区各校在教研、课程、师资、质量等方面协同提高。在全区公办学校中,遴选一批办学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牵头组建11个教育集团,集团校实行总校长负责制,通过以总校带弱校、新校的方式,统筹制定集团校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绩效评价方案等,实现集团成员校共同发展,打造新吴优质学校品牌。建设教育集群联盟校,培植教育新品牌,重点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师资共育、教学共研、课程共建、项目共创等措施,形成区域特色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营建出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之美、教育格局之美、品牌形象之美。

    坚持守正创新

    构建良好生态

    实现快见效、持久抓、见长效

    “双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新吴区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守正创新,以“新吴算法”高效落实“双减”政策。

    精简作业,去粗取精。“双减”的减法怎么做?新吴区各中小学花心思动脑筋。“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减,而是用心判断,把没必要的课业负担减掉,把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精华留下来,既保障了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又保证了学生兴趣发展。”后宅中心小学校长周永强说。在周一至周五每天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里,教师陪伴学生完成一天的作业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发展的课后服务。

    优化服务,扩面提质。新吴区课后服务工作推行“5+2”模式,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各校紧扣“扩面、提质”两个关键词,强化课后服务内涵建设、课程建设。其中各校缤纷社团资源成为全区课后延时服务的自选大餐:新城中学以“信诚”文化为核心,融合“五育并举”理念,开展舞蹈、器乐、书法、沙画、织染等丰富的学习活动,85个社团活动轮番登场,使学生大呼过瘾;梅村实验小学开设涵盖贤趣课程、雅趣课程、智趣课程、妙趣课程、动趣课程等课程在内的168个多彩社团,学子尽情展现活力;坊前实验小学开设122个社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彰显风采、培养能力的舞台,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助益……为优化管理,新吴区全面启动无锡市课后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数据看板等功能实现线上选课、学校监督、资金监管一站式服务。新吴区“课后服务惠民行动”相关工作亮点被多家国家、省级媒体平台报道40余次,走在全市前列。

    深耕课堂,质量先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新吴区教育人的共识。新吴区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以让常态课优质化为目标,引领全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同时,新吴区将共研共学注入教师发展内核,全区学校实施“5+N”高品质创享行动,其中“5”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N”是指以若干项目为抓手,提升学校课程、师资、科研、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水平。新吴区与两大区校合作共建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签约,两者在合作办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与新吴区深化合作交流,助推“百优”项目顺利开题。

    强化监督,从严治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新吴区联合相关部门精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度,成立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实施校外培训“守正培优”行动。在假期节点下发《关于做好新吴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检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巡查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管作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87家,已停止经营50家,转型素质类机构37家。

    目前,除了课后服务提质扩面,新吴区扎实推进“双减”“五项管理”等民生工程,并通过强化监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短短几年间,新吴区快速推动高质量发展多点开花——自2019年起,新吴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各板块之首,获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近期,《关于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的通知》发布,新吴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前五、全市仅有成功入选。“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驱动着新吴区教育人眼中有光、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行动有力,正是这样才能实现不断赶超。”新吴区教育部门领导说。

    号角催征,新吴大地激荡奋进乐章。站在“十四五”的征途上,新吴区将继续争先创优、攀高比强,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城区标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教育名区”“富有首创精神的区域教育改革先锋”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书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于金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