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 坚守教育初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民族一家亲 搬到教室里的党史展馆 专家共商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

    2022年新学期开学已有数月,在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中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场寒假作业作品展充满特色——春阳实验学校的“蔬菜大礼包”、新洲小学的“五虎迎新春”、高浪小学的“虎虎生威”作业单、春星小学的“五福伴寒假”、后宅中心小学的“精彩冬奥我助力”……一项项“冒着热气”、充满童趣的寒假作业,既减少了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提倡主动探究型的寒假生活中收获实实在在的成长,引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减负不减质、增效也增趣。

    新吴区倡导的全新作业管理模式,让人看到了落实“双减”政策后释放出的教育活力。而对于“双减”政策的思考和实践,对于新吴区教育部门而言并不只限于作业改革。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双减”的真正目的在于推动教育回归本源、促进全面发展、为国培育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是题中深义。新吴区在落实“双减”政策中,更注重系统谋划、长远推进,目标一步到位——就是要以聚焦教育本源、打造出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格局、新面貌。区教育部门在优化资源布局、强化教育内涵、完善保障机制、优化教育生态等方面创新发力、攻坚突破,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落地见效,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应民生关切

    优化资源布局

    实现“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

    教育高质量发展如鲸向海、大势所趋,而教育公平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经济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迅速聚集,带来的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群众关切的“入园难”“上学难”问题,新吴区一手抓资源扩容,一手抓资源优化布局。仅“十三五”期间,新吴区累计投入35.6亿元,推动完成学校建设项目24个,其中新建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改扩建中小学6所,累计增加学位两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十四五”以来,新吴区加速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坚持办一所成一所,精品定位、文化构建、优质打造,实现区域学校数量、硬件双提升,2021年全年资源布局总投资10多亿元,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12所,完成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总班级规模160余班,新增学位6200余个……一串串数据令人欣喜,也让教育公平的资源保障越发健全有力。除了区域学校数量、硬件双提升,新吴区还结合各个学段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想方设法满足辖区内生源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吴区大力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截至2020年底,资源配置率达1.03所/万人,小区配套园治理率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均达到全部,普惠园就读幼儿比例为97.23%,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不断提高,省优质园43所,市优质园11所,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为97.36%。整体形成公办幼儿园为主、提供普惠服务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辅、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制。2021年新吴区成功申报成为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督导评估。2022年1月11日,新吴区教育部门成立全市首个学前教育发展中心,探索“引进+专职+兼职+片区管理”的创新教研模式,引进名园长,提高师资水平,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推动学前教育向高、向深、向实、向好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吴区围绕“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全面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平稳推进大校额、超班额消除工作。整改提升学校教育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指标达标水平,实现“校校达标”“班班达标”“项项达标”。坚持阳光招生均衡分班,保障公平成长环境,完善随迁子女就读政策,加强控辍保学,2021年全区在校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入学。

    特殊教育,提质扩面。新吴区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坚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校就读、中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三元安置模式”,确保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15年免费教育。发展特需儿童学前教育,探索特需少年职业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夯实省特教发展工程项目——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市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8个,区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9个,市级融合教育示范校5所,区级融合教育示范校1所,不断提升区域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服务质量,提高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优质教育,共享共进。新吴区于2018年成立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大外引力度,盘活、整合区内外资源,引进金桥、大桥、上海世外、锡师等优质教育“八大系列品牌”,打造形成“六大核心圈”,建成区少年宫、波士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金桥外国语学校、幸福外国语小学,深入推进与江南大学、三高中、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锡师附小、连元街小学等区外学校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区内国际教育资源,加强区内公办学校与国际学校的文化交流。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一座座现代化的校园拔地而起,一间间高标准的教室为学生提供一应俱全的学习空间,一块块绿茵焕发学生奔跑的热情,一座座大型多功能报告厅、篮球馆、图书馆等让人直呼“高大上”,还有优质教师人才的引进培育。这些资源的投入配置,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小区周边有了配套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再也不用为入园、择校问题发愁了”“新校园又‘近’又‘精’,即使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教育”……新吴区也因此成为江苏省首批参加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申报的区县,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并上报国家教育部门。

    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教育内涵

    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提升

    在解决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教育如何提高内涵品质是更高层次的问题。教育内涵的核心是人的培养和发展,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吴区做出这样的行动——围绕以人为本,聚焦内涵发展,以“五育并举”和集群化办学培养优秀学生、培育优秀教师、培植优秀学校。

    启智增慧,将品格建设作为学生成长重中之重。“人生第一粒扣子”怎么扣?新吴区提出“品格提升、德育先行”的行动路线,并精心打造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组织各校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区内6所学校获评省市级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8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学校,德育“至德”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新吴区教育部门携手相关部门,启动“向阳而生,因爱成长”护航行动,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寻求广泛社会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全方位展示出新吴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崭新思路。全力打造新吴“行走的课堂”研学品牌,利用新吴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挂牌成立31个研学基地,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社会实践多样化,力求为民便民利民惠民。

    以劳育人,将奋斗精神深耕厚植于心。探索学校“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劳动教育逐步由分散式的课程或实践活动向劳动教育体系转型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广受学生欢迎的“行走的课堂”劳动研学基地里,各所学校尽情释放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后宅中心小学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和植物研究所,开设了田间课程;坊前实验小学注重队员生态素养培育,以校园“一米微农场”为载体,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梅村实验小学结合STEM项目学习,创设了“儿童劳作实习场”,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群,让奋斗精神成为学生日常修炼的品格。

    强心健体,将身心健康列入刚性要求。新吴区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5小时锻炼实效性,探索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推动“体艺211项目”和体教融合“市队校办”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实现体育项目“一校一品”全覆盖。不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和监管机制,坚持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目前共有20所学校被评为国家体育特色学校,12所学校获评省级体育特色学校。在“十三五”期间评选出8个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奖项。

    以美化人,将艺术素养融入成长基因。区教育部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推进高雅艺术、戏曲、诗歌、舞蹈进校园,探索学校美育“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紧扣市艺术素质动态测评,保持艺测高质量学业发展水平。参加无锡市中小学生展演获8个一等奖,区教育部门获评无锡市第40届中小学生“百灵鸟”艺术展演和“新市民”才艺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参加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9个奖项。梅村实验小学和坊前实验小学成功创建成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