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栏目主持人:邢梅 关注蒲公英评论网 查看更多观察员文章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今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落实到实践层面,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还需要结合实际,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创新教师发展途径,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笔者所在的学校多年来主要从三方面推进教师发展:营造命运共同体的团队氛围,推动内外双驱动的培养机制,实施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我校倡导“干事创业、其乐融融”的文化,让教师和学校成为命运共同体:同学科教师通过教研组和集体备课实现共生共长;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学科整合等方面交流合作;学校“头羊”成为领跑者,带领其他成员整体走向优秀。

    “草根教研共同体”是我校一大特色,一般由市、区级骨干教师领衔,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开展教学研讨。这种教研模式更符合校情、师情和学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创新力。学校则做好顶层设计、强内联外、课题推进等工作,并为共同体提供活动经费和场所。

    我校还出台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多层次评价方案,以教师自评、家长评教、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等形式,从师德素养、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社会形象等维度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还实施了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及时诊断问题并持续改进,提升教师发展实效。(智库特约观察员 刘久娥)

    构建县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体系

    要整体性地构建新体系。明确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和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三名”工作室乡村教师培训实施主体间的关系:谁来牵头负责,如何实现一体化,各个主体的职责是什么。要完善新体系的组织架构、共同体建设和协作分工。

    强化面向实践的问题诊断,实施针对实践的送教活动,推进贴合实际的跟岗研修。问题诊断一方面针对业务能力,如学科育德、教学实施、学生评价、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另一方面针对乡村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行为,包括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实践研修等。特别是乡村教师需求最为迫切的专业实践研修,要聚焦自主反思、同伴合作发展和集中专题研习,开展“走出去”培训,走进区域内外优质学校进行跟岗研修,通过“影子学习”帮助教师养成教学反思、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等习惯,掌握课例研修、主题研讨和教育科研等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建立推行与新体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实施和效能评估办法。(智库特约观察员 汪文华)

    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教师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特别是农村学校缺编情况还较为严重,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数量远高于男教师。

    提高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当前,部分师范院校的办学导向不明确,师范专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范院校应聚焦师范教育,各级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合作,完善帮扶机制,实现师范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改进教师培训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应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实际需求选派教师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统筹管理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建立教师培训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智库特约观察员 胡华)

    运用数据提升教师教育决策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首先要让教师们从思想意识层面完成转变,学会用数据说话。

    运用数据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决策水平,多数教师会从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大数据”分析结果相比,在客观性上还存在差距。如果在评价前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大数据”处理,就能得到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增强数据意识,如果过于依赖专家的经验分析作决策,有可能导致制定的教育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智库特约观察员 邝金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