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相 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送教下乡,特意带了一节作文课——《我眼中的春》。

    在乡村孩子眼中,春应该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教室的窗户,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一股脑儿都热热闹闹地跑了进来。走在校园,仰头看蓝的天、白的云,天地间一片通明。远远近近的山上,花树成片,金黄、粉红、雪白、深紫,一树一树的心事,一片一片的故事。

    因此,我更多了几分期待。

    学校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村子里、门前房后,不经意间路过、回头,哪里不是满眼的花枝乱颤呢?

    “阳春三月日,花红柳绿时。春天早已来到身边,你们发现了吗?”屏幕上闪烁着“沐春风而思飞扬”,容易让人联想到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美好情景。我把孩子最熟悉的景色请进教室——春天里的麦草清香、汩汩清泉,瞬间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画卷。

    “春天在山里,粉嫩的桃花开了。”前排的男孩回答。

    “春天的花很美,树上树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女孩的声音很小,依稀听得见她眼中的春还是课本里朱自清笔下那熟悉的模样。

    教室里安安静静,孩子大概忘了,他们周末的早晨走过田间,鞋上沾着水灵灵的草叶,忘了山谷沟壑一丛绿、一点红给人猝不及防的惊喜,忘了放学路上嬉戏追逐不小心撞得花瓣儿飘落,忘了在软绵绵的草坡上自由自在打滚儿,更忘了听见清亮的鸟叫由远而近报喜似的欢愉。

    生活,可以点亮我们课堂。

    微风拂过的柳树,惊艳岁月的玉兰和山茶花,尽管被静止在幻灯片上,还是帮助孩子获得了一点春天的感知,唤醒他们记忆中某一天曾与草木花儿的相遇。孩子笔下的春渐渐多了一些生气和活力,多了一点真实的容颜,“山茶花像一位姑娘,在晨光里慢慢醒来”“河边垂着枝条的杨柳,袅袅舞动着曼妙的身姿”……

    我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神,更多是怯生生甚至茫然、木然的等待;我仔细听他们朗读一个个练笔片段,更多是干涸空乏稚嫩的描述,缺少对人间草木的欢喜之心,缺少对大千世界的由衷热爱。未经凝视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作文若不是直触灵魂的凝视,若不是心河真实的流淌,那么语文就成了被一个个分数、一次次评比搭建的桎梏牢笼。

    语文的芳华,最终是要映照师生彼此的精神境界。

    语文老师眼中要积聚着光,心中要酝酿着情,要善于培养孩子的欢喜心、热爱心。这种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要在慢下来的时光里,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间,教会孩子懂得关注身边的变化,懂得驻足变化里的风景——俯身看一朵花开出一瓣微笑,坐在石头上听山风的诉说,掬一捧潺潺流过的小溪,说说春天的花语,说说夏天的蝉鸣,说说秋天的银杏,说说冬天的白雪。

    生活是鲜活的,智慧的老师应该用生活教,而不是刻板教条地教课本;也应该用心生活,而不是形容枯槁地比分数。大好春光,要学学鸟儿,站在高高的枝头抖开翅膀,晒晒潮湿已久的羽毛,带着孩子飞过林子、穿过山谷,收藏一路的阴晴故事,变成笔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清澈的大地,有一碧如洗的天空,有日月星辰,有花鸟草木。

    回来的路上,两边是开得泼泼洒洒、汪洋恣肆的油菜花、樱花、梨花,绕着一家一户、一村一院,借用秦观的诗句“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陡然生出太多太多的向往、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多么富有啊。山河日月,每天都变着模样,把寻常的日子涂染成缤纷旖旎的色彩。

    要怎么做,才能把它们都装进眼里,收在心里呢?作家路遥说:“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花还在绽放,草木还在萌发,都是生命的觉醒。

    我开始四处漫步,去寻找更辽阔的课堂。期待在那里,寻找到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精神,寻找到我们自己。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