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课堂改革样本·湖北省教科院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研究习作支架,激活学生写作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觉得周清同学的习作‘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清楚游览的过程’这一点可以得5颗星。因为他先写小树林,再写菜园,最后写养殖场,游览顺序清晰,还用了地点加动词的方法写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非常自然。”

    “他写的重点景物是菜园,用拟人句、比喻句描写生菜、油麦菜长得怎么好,准确写出了菜园生机勃勃的特点。”

    “围绕抓住重点景物,写出特点,我觉得他可以得4颗星。他写菜园的各种蔬菜写得很有趣、很生动,但我觉得他的感受写得还不够,可以再写一写自己走在菜园时有什么感觉?心里想到了什么?”

    这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题为《游       》的习作课堂上进行的现场点评。

    执教教师向晓鸣在习作目标引领下为学生设置了三类习作支架:一是内容支架,把“游览过”“印象最深”这两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内涵,打开习作思路。二是方法支架,针对习作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设计了“画路线图,厘清思路”“用过渡句,自然转换”及“抓住重点,写出感受”三个方法支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方法。三是评改支架,教师通过习作评价表和微课,为学生习作评改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学生交流评价、改进习作。

    向晓鸣的这堂习作课后来作为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成果,被推荐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15年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研究,帮助一线教师改进作文教学,提升习作教学质量。

    协助学生唤醒生活经验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不善于调动已有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把经验转化为习作内容,“挤牙膏”“拼凑式”习作现象屡见不鲜。

    有写作研究学者认为,学生习作的主要矛盾是“现有写作经验”与“本次写作任务所需要的写作经验”之间的矛盾。学生的现有知识积累、表达水平、习作动机无法满足写作经验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着重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填补两种经验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帮助学生唤醒生活经验,整理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方向、内容、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相互批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在研究团队成员、湖北省教科院教研员李作芳看来,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的习作指导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断裂”的:从学生着手准备习作到完成习作,教师缺少针对性和富有实效的指导。教师对于指导什么、怎么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评改等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学往往存在目标泛化、内容窄化、方法弱化、评改虚化等问题;习作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出现目标、内容、方法、评改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甚至割裂等问题,习作教学随意性大、操作性不强,教学效率低下。

    于是,湖北省小学语文研究团队立足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国内外习作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持续开展小学习作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实践中,他们逐步找到了两个突破口:一个是支架理论,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一个是“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强调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学、练、评各项教学活动紧扣目标展开,形成合力。

    15年中实现三次迭代

    200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举办的习作教学研讨会上,研究团队提出“生活作文”的教学主张,强调习作教学要以生活为源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增强体验,丰富情感,着力解决学生习作空洞无物、千篇一律,以及教师习作教学随意而为、缺少章法等问题。这次活动拉开了湖北省小学习作课程改革的序幕。

    从2007年提出“生活作文”的教学主张,到2015年提出“借助支架理论改革习作教学”的教学主张,关注阅读课程中的文本范例为习作教学助力,再到全面拓展习作研究领域开展习作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出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观,构建习作课程体系,他们整个研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摸索阶段,时间跨度是2007—2014年,提出了“生活作文”的教学主张,构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习作教学模式。二是推进阶段,时间跨度是2015—2017年,提出了“借助支架理论改革习作教学”的教学主张,构建了《小学习作教学指南》。三是突破阶段,时间跨度是2018年至今,提出了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观,构建了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体系。

    15年来,研究团队以课题为抓手组织项目研究,以市州为载体进行成果验证,以省内外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二至六年级《习作支架手册》共10册。

    构建“五步”习作课堂范式

    在实践中,研究团队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成果。针对习作目标、内容、方法、评改四大领域相互脱节等现象,确立了以习作目标支架为统领,让习作教学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的“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观,习作教学紧紧围绕目标支架展开,实现教、学、练、评全过程的高度一致;针对习作教学中目标泛化、内容窄化、方法弱化、评改虚化的问题,搭建目标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和评改支架四大习作支架,并且以目标支架为统领,构建了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体系,为习作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了新样态。

    研究团队还根据习作课程实施中指导课和讲评课的课时划分,进一步打造习作指导“五步”课堂范式和习作讲评“五步”课堂范式,为习作课程落实提供了新路径。

    习作指导课充分借助目标支架、内容支架和方法支架推进习作教学。第一步,借助“习作指南针”中的目标支架,明确每一次习作目标,明晰每一次习作的重难点。第二步,借助“习作指南针”中的情境对话,导入习作话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第三步,借助“启思万花筒”中的内容支架,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第四步,在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生成“习作小锦囊”中的方法支架,梳理习作要点。之后,学生借助方法支架,以及“名篇共赏读”“佳作一起品”中渗透的方法支架,练说练写。第五步,“我手写我心”,学生自主实践,完成习作。

    习作讲评课充分借助评改支架和方法支架推进习作教学。第一步,借助“习作大家评”中的评价依据,反馈班级习作的整体情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第二步,教师提供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或一篇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引导学生借助“习作大家评”中的评价依据进行评价,发现优秀习作的优秀之处,诊断问题习作的问题所在。第三步,学生借助“习作大家评”中的评价依据,自评或互评习作。第四步,教师借助方法支架,或名家名篇,或学生佳作,或习作修改微课,进一步强化习作要点。第五步,学生自主修改并誊写习作。

    回到目标的精准定位上来

    詹晓妮是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语文教师,为了突破想象类习作教学《这样想象真有趣》这一内容,她进行了三次试教。

    《这样想象真有趣》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教材上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想象:“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习作时,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习作后,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三次试教中目标设定改变了三次。第一次教学目标是两个:一是选一种动物做主角,想象它颠倒后的主要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二是和同学交换习作,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第二次试教的目标设定为三个:一是选一种动物做主角,想象它失去主要特征或变得相反后发生的变化。二是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三是和同学交换习作,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第三次试教,目标再次调整:一是选择一种动物做主角,想象它变化后的主要特征。二是想象动物奇特的经历。三是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四是自评互评习作,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经历了三次试教后她发现,不经过教师指导或点拨的想象看似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但往往逻辑不清,学生在编写故事时常常力不从心、无从下笔。在《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教学中,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的统领,一路指引着教师的启思、指导、讲评,指引着学生的练思、练说、练写。从评价依据看,它与教学目标前后相连、连贯相通,使想象类习作教学活而不乱,环节扎实有序。“想象类习作一定要给学生适切的指导,教师指导的角度、力度和效度直接受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所左右。只有精准定位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保持‘教学练评’的一致性。”研究团队成员、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张凤英说。

    多年的实践研究让实验学校的习作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怕习作、教师怕教习作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习作课程实施中教学练评相互脱节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仅2018年以来,实验学校学生习作获奖或发表10000多人次,教师课堂教学在全国各类教研活动中参赛、展示50多人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见说说教案、学案和学历案     下一篇: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