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路上的“三点坚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教以来,我从一线教师到中层干部,再到校长,岗位一直在变,不变的则是我坚持要上科学课,这一坚持便是30余年。在赛课、交流、研讨各种场合,最喜欢的称呼还是“科学教师”。

    日前,欣闻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深感振奋。30多年钻研小学科学教育,在专业成长路上,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所谓“经验之谈”,或许能够给更多科学教师一点启发。

    上好每一节科学课。从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从未离开过科学(原称“自然”)课堂。有人问我,平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我告之:课堂。我喜欢上科学课。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对科学充满渴望的纯洁眼神,我沉浸其中。课堂能带给我无法言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我的课堂里,除了学生,教室后面总会有三五个老师来听课,有本校也有外校的,他们听课带给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许多的动力——我得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在科学课上,除了让孩子学会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念之外,科学思维的培养是重点,要让孩子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获得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习得科学的思维。用如今的理念来看,我的科学课在这一点上倒是从未偏离。

    读通多部科史哲。科学教师要成为一个阅读者,读什么?最简单的答案是:读课程标准、读教材、读教师用书。这些书一定要读,但我认为还有几类书科学教师必须读,如中外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等,对此我深有感触。我读吴国盛的《科学的历程》《科学史笔记》,我的科学观、世界观得以深化,也弄清了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我读萨米尔·奥卡沙的《科学哲学》、亚历山大·伯德的《科学哲学是什么》,对科学本质、科学推理、科学变化和科学革命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读西奥·A.F.库珀斯主编的《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洪晓楠的《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探索》,学会了从哲学的视角反思科学与科学文化……在不断阅读过程中,我也形成了“科学是文化的过程”这一主张。科学的世界是浩瀚的,科学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视野。

    潜心扎根教科研。在科学教学中会遇到问题,或来自学生,或来自学科,或来自自身。问题即课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便是研究的开端。研究并不难,携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找准教学中的问题,制订好研究计划并实施,研究自然就有成就。多年来,针对“互联网+”时代科学教师教研能力如何提升,低年级开设科学课教师出现教学困境,以及新时代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构建成长共同体等现实问题,我和团队形成课题不断深入研究,在研讨、探索的跋涉中,教科研能力逐渐得到提升——科研是专业发展极具内涵的一个方面。

    大事作于细,历久弥坚。回顾30余年的科学教育教学历程,我从一个普通的科学教师成长为今天略有所成的科学教师,我自以为这个过程没有捷径,但有方法;没有诀窍,贵在坚持。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文化路小学校长、小学科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理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