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师范教育 前景光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范热”是个老话题,近年来每逢高招填报志愿或中小学教师招聘时尤为受人关注。对大众而言,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激增、名校博士硕士涌入中小学任教,是他们茶余饭后热切关注的议题;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多则是对优秀人才踏入教育行业、“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多优秀的人”这一愿景的满心期待。当然,欢欣之余,也少不了有几分担忧。

    当下谈论“师范热”,无疑有一些新的背景与视角。

    其一,“师范热”是在全球经济动荡以及新冠疫情持续流行的背景之下出现的,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多了一分青睐。这是毕业生求职时的一种本能反应,无可厚非。

    其二,“师范热”是在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文件与政策相继出台后出现的一股浪潮,它体现了积极的政策导向,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投身教育事业。从这个角度而言,“师范热”的产生是一种必然而非偶然。

    在关注师范院校、师范专业迎来“火热期”的同时,我们也应承认,专家学者对“师范热”的忧虑不无道理。20世纪末以来,“计算机专业热”“酒店管理专业热”“金融专业热”等各种“专业热”轮流登场,几番潮起潮落,许多当初红极一时的专业在今天“归于平淡”皆是事实。我们如今追捧的“师范热”,在将来会不会同样遭此命运?所以,才会有专家频频发出“师范热”当下的“冷思考”。在我看来,这绝不是给“师范热”泼冷水,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如何“一直热”建言,其背后仍是一颗滚烫的心。

    务实的举动是,不论“师范热”因何而生,当下确是提升师范院校、发展师范专业的良机,师范院校以及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机构理应有所作为。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师范院校通过学科建设、课程改革、路径优化等措施,将在师范生培养方式与效果上取得新的突破。而这期间,窃以为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其一,师范院校能否真正在“师范热”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回归初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师范院校选择走“综合化”发展之路,在增强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去师范化”的弊端,导致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多个文件都强调“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如今,在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备受关注之时,坚守“师范大学”的初心,立足师范专业办出特色应该成为师范院校应有的担当。

    其二,“师范热”的浪潮能否为乡村教育带来更多助益?乡村教师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基石,但长期以来乡村教师学历水平偏低、流动性大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可喜的是,在“师范热”的系列表征之中,考生积极报考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是其中最为显著者之一。公费师范生政策与“优师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补充了相当数量的优质教师,但总体而言,优秀乡村教师的注入仍需要更多通道。在“师范热”的推动之下,如何激发地方师范院校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为乡村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是教育部门与师范院校需要积极研究的课题。

    其三,伴随“师范热”进入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学生,对教师职业并非都有深刻的认识,师范院校如何着力培养师范生真正崇教爱生的情怀?我们培养的教师不仅要求其拥有过人的教育智慧,而且需要其内心持续迸发教育理想和激情。所以对师范生的教育情怀涵育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持续创新师德养成教育,让师范毕业生绝不仅仅抱着“捧碗”的心态去从教。

    机遇与挑战同时呈现在我们眼前。不论如何,“师范热”的大幕已经开启,每一个从事师范教育工作或考入师范专业的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感受到了其中的温度。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加温”,让师范教育“真正热”“一直热”。我们相信:师范教育,未来可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