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影像特立独行的“办学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特立(1877—1968),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勤奋好学,创办过多所学校,号称教育界的“长沙王”。

    ————————————————————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长沙望麓园新办了一所宁乡师范学校,招收速成班学员。来自长沙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学生徐懋恂参加了考试

    这一年,他已经28岁了。

    徐懋恂9岁时开始上私塾,简单学了四书五经,背了一篇《朱子家训》,诵了些许古文,写过几篇八股,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了。

    辍学后,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坚持自学,但凡见到的经史子集,乃至医书(祖父是医生)、歌谣、唱本、卦书,一概不放过,仔细阅读,反复琢磨。一本又一本。3年下来,成了农村里的“先生”,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一个小塘湾蒙学馆,当起了私塾老师。

    第一次招生,来了4个孩子。他白天上课,晚上自学。所得4份报酬,全用来买书。

    12岁时的徐懋恂过继给没有后代的伯祖父做孙子,伯祖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一点微薄的田产。他制订了一个计划:薄田卖了买书,号称要“破产苦读十年”。

    如此这般坚持,没过10年,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徐懋恂来到长沙,为了检验自己的文化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前途计,他考进了宁乡师范学校。

    徐懋恂的水平早已超过了宁乡师范4个月学制的速成班的一般教员,但他还是坚持上完了课——因为宁乡师范的校长非同凡响。校长周震鳞,同盟会会员,与黄兴是两湖书院同窗,又留学日本,视野开阔。他极具革命情怀,学校的革命气息浓厚,“反康梁而信孙文”。在周校长的办公室里,徐懋恂见到了《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书,深受影响,成了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很快,4个月后要毕业了。毕业典礼大会上,周震鳞慷慨激昂地号召大家:“同学们!我们办这个学校,不单单是为培养你们当一个教员,到社会上去争个人的名誉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立下大志,创造出一番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来。”

    周校长的讲话,给徐懋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决定认真干一番事业,让家乡的幼童都能读书识字,懂得救国救民的道理。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不凡,怀有为民谋福的赤子之心,他便改懋恂的名字为“特立”,取意“独行特立,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最后,他以“徐特立”的名字,载入中华教育史册。

    宁乡师范毕业后,徐特立走的是“特立”却非“独行”之路,他和朋友创办了第一所学校——梨江高小。第二年,进入长沙著名学府周南女校担任教员,教国文、历史,也教地理、数学。教中学的同时,也教小学。直到后来,进了省教育司,担任一个科长——但体制内的官僚做派令他不满,于是继续回来做校长。

    离开省教育司后,徐特立担任善化高小校长。与此同时,与他一起创办梨江高小的朋友姜济寰打算大力发展教育,在全县建立许多国民小学,师资是首要问题。要培养师资,得先有师范。于是徐特立参与筹建长沙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历尽艰辛”之下,终于在1912年正式招收学员。

    就在这一年,一个叫田寿昌的学生考入师范,徐特立对他关爱有加。田寿昌非常喜欢文学,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课外读物。徐特立知道以后,就把自己买书用的一个折子交给他,并告诉他,以后可以去书店自由选购,就把账记在“徐特立”的名下,年底老师会去付钱。田寿昌得到老师的热心帮助,欢喜得不得了,后来便常去书店购书,他看的书越来越多,没有辜负恩师的培养,成为著名的戏剧家、词人,田寿昌笔名田汉,最著名的作品便是所有国人都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除了长沙师范,还有一所女子师范也是徐特立创办的。

    有一年暑假,投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女生太多,招生名额较少,一些没有被录取的女孩子纷纷跑来找徐校长诉苦。徐特立很同情她们,便劝慰这些女孩子“别急别急,另外再办一所学校吧”。

    说干就干,徐特立就在长沙师范附小找了一间空房子,放上一张课桌,摆上笔砚和报名簿,成了一所新学校的报名处。他见来报名的人还真不少,后来就在长沙师范借了几间空闲的贮藏室当作学生宿舍,把附近一个菜园里的杂屋修筑了一下,当作教室和办公室。桌椅、教具要不就是借的,要不就是临时劝募来的旧家具。他还在一扇狭窄的边门上贴了一张白纸条,规规矩矩地写上“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几个字,就成了校门。

    后来,徐特立创办了两所高级小学和一所初级小学,除了长沙师范和长沙女子师范两所专门培养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外,还有许多期限不等的教员训练班。他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那时候,长沙共有800所小学,两三千小学教员,几乎都是徐特立的学生。人们一提到“徐特立”,就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可是小学教育界的‘长沙王’啊!”

    徐特立不仅仅是教育界的长沙王,还是长沙教育界的“办学王”。后来,他还在中央苏区办“识字班”“训练班”,没有老师,就提倡“能者为师”,再办“列宁小学”“列宁师范”“农业学校”等。徐特立还担任中央苏区的教育委员,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一把手”。

    徐特立一生都勤奋好学,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课去影响学生。难怪他的得意门生、后来的共和国领袖毛泽东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