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长有人情味的老校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来自所教学生的成功,也来源于学校领导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曾与一位老校长共事多年,他宽厚、亲和的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老校长特别重视教师的“红白”事儿。每逢老师结婚办喜事,老校长往往会用方言铿锵有力地发表一段演讲,给两位新人送上美好的祝福。每次遇到这样的集体活动,教师都密切合作、尽心尽力,大家感觉就像一家人。遇到老师家人去世,老校长也会亲自吊唁……这些看似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却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转化为教师工作的动力。

    老校长还有一个“爷爷”的身份。每次学校送走客人后,那些原封未动的水果,他常常会分给学生吃,有时还会逗学生玩,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爷爷”。对待学生,老校长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宽以待人的胸襟,让老师也深受教育。一次雪天的课间活动,学生在操场打雪仗,老校长经过时不幸“中弹”。“肇事”的学生很紧张,然而老校长只是拍拍身上的雪花,叮嘱那个学生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一些班主任看到老校长被雪球打中,担心挨批评,纷纷把学生喊回教室。老校长又说:“学生爱打雪仗没错,这是一种童趣,是学生画画、写作文的好素材,大家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安全玩耍。”

    由于老校长很有“人情味”,就像“暖男”一样,老师干工作也都很卖力,有困难大家尽量自己克服,这让老校长很是感动。一次教师会上,老校长说:“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家里老人生病确实需要照料,请假尽孝道也是应该的,孩子身体不适,需要请假也一样。我认为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只要凭良心干事,也不会因为请假而耽误学生学习。相反,大家处理好家庭事务,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也才能安心工作。”

    老校长还说:“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敬业。”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远山区,为了给师生创造相对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老校长多方奔走,终于为学校建成了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解决了师生多年的住宿难题。在此基础上,又建了花坛、草坪,添置了健身器材,安装了路灯……这些变化,对一所山区农村中学而言实属不易。

    后来,我调到了城区中学,有缘与老校长再次共事。他知道我家距离学校很远,中午上班时间很紧张,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休息。虽然那时他已不再是校长,但依旧保持着随和、友善的风格,同事之间常常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事隔多年,每当想起与老校长共事的日子,心里总有一股暖流涌动。这让我想到,以人为本其实并不难,它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是一种人性化的温暖。它会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形成无形的“向心力”,促进团队的和谐。

    与老校长共事多年,也让我对校长工作有了更多的感悟。某种程度上而言,校长要以宽广的胸襟扶植自己的“反对派”,把他们作为自己工作得失的一面镜子,校长只有善于“纳谏”,才能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使师生和学校在发展中获得双赢。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