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改革的“宝应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双减”实施以来,江苏省宝应县及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听取“双减”政策精神,划拨专门考核奖励资金,将“双减”落实情况纳入年度教育教学高质量考核。基于“双减”,宝应县着重聚焦学校评价改革,为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保障、增添动力。

    政府先行,改革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式

    宝应县委和政府从解决思想观念入手,多措并举,细化措施,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改革党委和政府“分数为王”这种较为单一、相对片面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相继出台了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意见、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10余个文件。我们注重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积极响应上级文件要求,不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逐步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营造了有利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良好氛围。

    多方联动,形成深化学校评价改革合力

    我们加强统筹协调,结合有关镇区和部门职责,制定了一系列布局优化、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部门、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带动全社会对学校形成正面科学的评价。

    针对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尚不均衡、教育布局不够优化的问题,一方面教育、规划、住建等部门合力,科学制订全县布局调整三年行动方案、五年实施意见;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乡镇党委和政府支持,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团办学,以县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初中为龙头,组建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集团,形成了实验初中办学联盟。同时,根据城区教师绝对性缺编、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情况,我们坚持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力量,在教师职称晋升、待遇提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乡村倾斜,力促城乡教师学历、年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由县财政统筹,落实乡村教师补贴等制度,每年拿出1500万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励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教育局出台相关政策,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向乡村倾斜,对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放宽条件,或者直接认定。

    一系列大招、实招的落地,极大缓解了城区热点学校的入学压力,形成了一批群众眼中的“美学校”、口中的“好学校”。

    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各学段学校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评价方面,我们重点评价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规范办园、安全卫生、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针对学前教育评价,宝应县建立了课程游戏化共同体5个、教研责任区7个,采取与实验幼儿园等名园挂靠、骨干园与薄弱园结对帮扶等形式,推进保教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开展“小学化”倾向排查整治,“每周飞检”工作形成制度,全县幼儿园内涵发展成效显著。

    中小学评价方面,我们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落实“双减”、社会满意度等。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为导向,以品牌学校、品位教师、品质学生建设为策略,在全县中小学大力实施“三品教育”,制订了三年行动方案和评价标准;完善《宝应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百分考核》,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评价体系,将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过程评价。

    普通高中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目前,全县正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高中探索“真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的实施路径,全面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逐步适应未来高校招生发展趋势。高度重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宝应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并纳入各学校年度考核,各高中学校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职业学校评价方面,我们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针对职业类院校,我们坚持“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办学评价标准,立足宝应实际,推动职业学校升学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深化与县内外重点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合作,实行订单招生、订单培养。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