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睦邻学习圈”让家校社共育变简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让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作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在实践中不断整合和优化区域教育资源,打造了由政府主导、家校合力、社区助力、多部门聚力的幸福教育共同体,实现家校社融通,形成了一条具有沈河特色的家校社共育发展之路。

    完善体系建设,搭建亲邻联动网。2017年4月,沈河区成立全国首家区级家庭教育学校——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学校突破原有体制配备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为区域家校社协同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下设86所分校,同时负责对全区街道、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教育进行督导检查。

    区家庭教育学校一方面统筹融合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集家庭教育的师资建设、学员培训、课程研发、科研探究、答疑指导等于一身,为沈河区百姓提供人文关怀、科学育儿、社会服务等家庭教育指南。另一方面,构建了“五级家庭教育联动模式”,打造“区级整体统筹、社区融合普及、学校重点安排、年级计划推进、班级具体实施”的全方位、立体式区域家庭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体系,为万千家庭提供最专业、最知心、最温暖的家庭教育指导。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睦邻学习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源泉。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织就了社会生活的关系网,形成了家校社共育的同心圆。为此,融合社会各界力量、深度探究和挖掘家校社共育的内涵和外延构建“睦邻学习圈”,成为沈河区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首先,我们在全区成立11个“睦邻学习圈”,每所学校负责包保对接3-5个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将辖区内所有在读中小学生家长纳入其中,选派由中小学主管领导、社区工作人员、五老人员、高校志愿者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的区级睦邻学习联络员,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参观、培训讲座、亲子活动等喜闻乐见的互动活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区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三者彼此互助、共建、共享的学习、教育、交流平台。

    其次,推动从“小邻和睦”到“大邻和谐”,从家庭入手,以中小学为中介,串联起家庭、学校、社区,实现从家庭、邻里、学校到社区的多元互动,真正体现源头治理和全链条治理。

    最后,以学生家庭为主要受众群体,以教育活动为主要媒介,拓宽邻里沟通渠道和互动空间,增进社区、邻里彼此间的了解,唤醒邻里精神,增强居民对社区邻里关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引导“睦邻学习圈”内相关单位开展互动、互助,促进学校和社区的有效沟通,为社区居民解决教育问题,培育文化层面的归属感和治理层面的参与感,让居民在一个又一个“睦邻学习圈”的叠加中感受“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打造精品项目,提升善邻幸福感。一是设立“家庭教育宣传日”。推进全社会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每年的4月22日设立为“家庭教育宣传日”。活动期间,区内各街道、社区、学校及幼儿园精心筹划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

    二是开展家庭教育日记活动。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其中以“孝亲”“亲子”“手写家书”“亲子阅读”“亲子书法”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日记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参与人数6万余人,为推动全区形成注重家庭教育、家校共育、亲师协同的共识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坚持“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项目。构建了覆盖全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学习教育新模式,使社区成为学生放假期间服务、指导、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平台。“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项目已开展20年,该项目注重发挥社区贴近基层、就近就便的优势以及驻街单位广泛的社会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既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又深受他们喜欢的活动。

    四是打造覆盖区域、服务全市的家校社共育教育基地。建立融合区域家风建设、家教文化、体验培训的家教综合体——盛京家教文化馆,面向全区中小学家庭免费开放,并定期开展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形式让家教文化“活起来”。

    沈河区对学校、家庭、社区的角色定位及融通互助做了诸多探索,最终将学校、家庭与社区建设成为互信互赖的“关系场”、资源共享的“能量场”、胜任力提升的“动力场”,形成“三方共育、多元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