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谭桂珍:从四十岁出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谭桂珍当然姓谭。但在很长的岁月里,她似乎姓“潭”。她的生命状态,像一潭静水。看她加入“1+1教育优培计划”的“敲门砖”——《一棵小草的浅唱》,题目里的“小”“浅”,足显其胆怯、羞赧与不自信。即使现在,我告知她已是“知行社年度人物”时,她也“纠结”,觉得自己没资格。

  她的成长刚开始,心里不安——就像一棵在幽谷里安静生长的花草,被突然摆放在广庭大众之下,陈列于睽睽众目之中。我相信,这是她的习惯使然,本性流露。

  “也许自己还是一只蜗牛,但我决定要向前爬!”

  “知行社”进入第五个年头时,这个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为主的民间团队,在遥远的广元市有了美妙的回应,让我始料未及。解学英老师了解了知行社的有关情况后,主动问我能不能在她们那里成立分社。这位英语教研员,却在思考教师的读写问题,这种可爱的“越权之举”让我喜出望外。而她的想法,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2011年10月21日,在广元市利州区莲花初中刚落成不久的礼堂里,“知行社”分社成立。成立仪式的人群里,就有谭桂珍娇小的身影。只不过,当时她并非分社成员,只是积极分子,心怀热烈,却满脸沉静。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年底。在那慵懒、闲散的“年味”里,我登录了“荒废已久”的博客。在新鲜的访客脚印里,有个叫“梦醒时分”的“足迹”。循迹追踪,才知道她是利州区的教师,心想可能与“知行社”分社有关,于是简单地问候了她。

  果然,她回应了。她说赞同我对教育的理解。记得当时,她刚写了《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条春天的小路》,叙写自己骑行乡村公路的发现与感受,尤其是宁静带给她“内心的那份温暖、欢欣、激动,甚至是一种满足”。显然,这是她的“心灵之路”。文字清浅,但感情真挚、态度诚恳。

  她庆幸自己已经“醒”了,虽然不知道能在这条“阳光大道”上走多远,但是她说:“我最高兴的是自己的心已经开始出发。”

  我觉得,一个教师的真正成长,只能肇始于“内心的深度觉醒”。就像一个沉睡的人,只有意识到自己应该醒来,才会真正醒来;又仿佛一个停滞的行者,只有意识到必须出发,才会真正动身。在博客里,我用“只要想出发,什么时候也不算晚”来鼓励她。她回应我,“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太阳什么时候升起,但我们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并说:“也许自己还是一只蜗牛,但我决定要向前爬!”

  “这人连骨头都换了!”

  在此之后,我们有所交流。她是山里的孩子,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简单朴素的快乐;初中毕业,在当地师范学校像“缩头畏脚的丑小鸭”般待了3年;毕业后,一直在乡村工作,从村小到中心校,很长时间处于茫然沉睡的状态——18年的教学生涯,几乎只是“被动而麻木地执行各项命令”,如她在文章里所说:“没有经历过生活上的困顿,没有遭受过工作上的挫折,没有遇到过情感上的强烈打击,一潭死水般,一个老好人的样,苟且了岁月”——这样的感叹,我能够理解。

  直到她进入现在的学校,才有所改变。我不知道她的具体情况,但是后来我走进那所“大石板上的小学校”时,的确有种特别的氛围和意韵。

  一次,我邀她到网络互动平台“1+1教育网”。现在想来,那是极有意义的邀约,她在网络互动平台的表现,让许多人感到讶异,就像大慧禅师对宗圆的评价:“这人连骨头都换了!”她的博客更新很快,新作纷纭。一年多的时间,日志已有近300篇。更重要的是,她的文字渐渐美好,更有深意。虽然,她依然时时不自信。

  伴随着“蜕变”,她积极行动,努力改变着自己,并以这种改变影响到周围的人,影响到日常的教育生活。利州区成立教师读书社,她是重要的一员。在她和科室主任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教师层面的“北极星读书社”,学生层面的“春芽悦读乐园”。作为“春芽悦读乐园”的指导教师,她用爱心与耐心引领着孩子在书海中徜徉,如她曾经期望的,在“晨读、午写、暮演”中,幸福地倾听着幼苗拔节的声音。

  她的阅读,越发丰富;她的文字,越发美好。在不断的读书与写作中,她发现自己真正“恋上教育了”,她开始真正享受教育。她说,“只要能与孩子们在一起,再忙也不累”。不断的行动、发现与思考,让她确知“这个世界开始与我有关”——她不再是那棵胆怯的小草,她走出了幽谷,走上了自己的教育旅途,从容而淡定。

  四十岁,刚发芽

  “一回回阅读,一次次走近,让我更加惭愧,更加清醒。我要发芽!我要长大!一个声音从我心灵深处发出呐喊。”她激情地诉说着,积极地行动着。她因行动而改变,变得更加激情、向上,更深切地体味着教育的幸福。

  这些年的教育观察,让我越发觉得,对教师而言,“心”是特别重要的资源。一个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学生,就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生活;以什么样的状态从事工作,就能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世界。教师积极,学生才会激情;教师明亮,学生才会温情;教师美好,学生才会向上。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好、更明亮、更积极。这样的改变表面看是为了学生,为了教育,实际上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我始终觉得,只有能够从职业本身获得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体验及真正美好的精神感受。因为,在教师的生命里,教育生活占绝对的比重。

  谭桂珍写过一篇《四十岁,刚发芽》的文章,收在知行社五周年的“年选”里。“前36年的我一直沉睡在生命的黑土里,从没想过自己是否需要阳光和雨露,机械而麻木地履行着一个教书匠的职责。”她说,“近4年来,我慢慢苏醒了,鼓足所有的力气,让渐趋饱满的身躯开始分裂,终于抽出了一寸弯曲的茎”。

  我特别喜欢这种心态,这种“四十岁,刚发芽”的心态。钱理群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黎明的感觉》,他说:“‘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了新的一天: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我以为,真正喜欢教育的教师,都该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才能使自己与学生有真正的美好遇见与发现。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