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爱讲师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什么国外没有师德问题?因为他们对教师职业本身有自己的认识。我们的教师对什么是“爱”,什么是“仁爱”,搞得不太清楚】

  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传统和方式。思想交锋、观点碰撞、和而不同,是会讲的主要特点。我们今天举行“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对教师成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会讲的主题是“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有新启发。

  我们经常讲师德,但走访了许多国家后,发现他们很少谈师德问题,唯独中国总讲师德。为什么?我觉得一些国家已经对教师职业本身有了较好的认识。然而,中国比较大,中小学教师就有1400多万,教师队伍发展很不均衡。我走过一些边远地区,学校建设得非常好、非常漂亮,但就是缺少师资,也没有补充教师的办法和机制。去年,我到过四川省凉山州,那里的教师更是留不住。教育局的负责人对我说:“新教师来了两三年,等有了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就调走了。我也没办法。”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现在,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投在硬件建设上比较多,学校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对教师的培训和投入还比较薄弱,而且教师培训的效果还有待检验。最关键的问题是,整体教师队伍对职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为什么国外没有师德问题?因为他们对教师职业有自己的认识。我到过芬兰,发现芬兰的教师不用讲师德问题,教师都非常热爱学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

  我们的教师对什么是“爱”,什么是“仁爱”,搞得不太清楚,这关联到对教师职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家都在讲仁爱,要爱孩子,有些教师认为打孩子是为了爱孩子,惩罚孩子也是为了爱孩子。但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我觉得,这个问题至今教师们没有解决。什么叫仁爱之师?到底教师怎样才叫爱孩子,爱学生?今天这个会讲非常有意义,是一个开端,以后每年要搞下去。虽然1400多万教师不可能全来听会讲,但是来参加会讲的教师可以在这里集思广益,将一些思想传播出去,这个意义和影响是很深远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