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校园暴力 不能止于追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让人触目惊心,视频中一个穿校服的女生,被几名女生围住,其中两女生上前连续狂扇42个耳光,而且一旁拍摄视频的人还大声地数着。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断戳痛校园安全的神经。像案例中这起校园暴力事件,几个未成年学生施暴手段的恶劣程度令人不寒而栗。她们对他人生命的无视、对法律的漠视到了何等肆虐的地步,其故意伤害他人的恶行,理应受到一定的制裁。

  我认为,对相关学生给予相应处罚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止于追责,因为责任追究并不能与遏制校园暴力划等号。责任追究之后,更需要各方痛定思痛,深入剖析校园暴力频发的背景和根源,吸取教训,切实规避和杜绝校园暴力的再次发生。

  回过头来看,如果一味地将这起校园暴力事件的矛头指向学校教育,将板子打在教育工作者身上,未免有失公允。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偶发事件,但其中也有必然。追根溯源,这类事件不仅与学校教育管理不足相关,也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缺位有很大的关系。  

  家庭是学生身边的流动“课堂”,需要父母这“第一任老师”时时输送“养料”来滋润孩子的心灵。尤其是伴有暴力倾向的“熊孩子”的家长们,绝不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缺席,不能对他们撒手不管,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规避和矫治行为偏差,让“熊孩子”与不良行为甚至暴力犯罪“绝缘”。

  社会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大家庭,成人之间通过暴力行为解决利益纠葛的现象往往会误导未成年人,导致他们形成一种“武力能够解决一切”的价值取向。社会上知法犯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部分学生对法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弱化。有些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甚至无视社会责任和行业规范,肆意传播暴力,许多耸人听闻的爆料滋生出青少年的暴戾等歪风邪气,孩子们置身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可见,在价值多元的社会,相关部门和媒体要切实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育情怀,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着想,不断屏蔽并清除暴力等社会“毒瘤”,净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当然,学校在类似事件中的过错亦不能忽视。在类似的青少年暴力事件发生后,我们将目光再聚焦于学校,不难发现在校学生间由于“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一步步升级、扩大为暴力事件,这已成为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安全隐患、灰色地带。而学校和教师面对学生间发生并积聚的矛盾,偏重于事后处置,而忽视了矛盾的排解和预防,为校园暴力埋下了导火索。如何让孩子们远离互相之间的伤害和校园暴力,作为学生成长“主战场”的学校,除了坚守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育人准则外,更要让校园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变事后单项处置为事前综合预防,及时排查和化解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引导学生理性、平和、友好地与人相处,切实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学生的和谐相处保驾护航。

  遏制校园暴力,注重预防是解决之道。健全预防与惩治并重的治理机制,方能筑牢校园安全的“千里之堤”,真正让暴力和伤害从校园中销声匿迹。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