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演奏家授课教小学生玩乐器

  当交响乐与小学生相遇,会有什么效果?由国际爱乐联合会与北京市三里河第三小学合作的“交响乐器总动员”音乐课改项目日前在学校拉开帷幕。

  在未来的两个多月中,该校一年级8个班的孩子都将在每周两节的音乐课上,与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巴松、架子鼓等13种不同的西洋交响乐器亲密接触。而为他们上课的,是来自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的13位演奏家。

  

  导师制“阳光农场”

  与其他学校不同,河南省郑州市第103中学的综合楼楼顶成了“空中生命科学实践基地”被开辟成15块平整的“地”,地头上竖着标有所种农作物的牌子。3周前种下的菠菜刚破土,小麦已长到三寸高,农场里还种有油菜、黑心乌和荠菜等。

  这是学校的阳光农场,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为此,教师社团和学生社团应运而生。社团内有种植部、产品部等,种植部又细分为农耕组、水培组、花卉组等。从平整土地、选择品种,到播种、除草、施肥,再到收获采摘,全部实行导师制,确保每个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都能全程参与。

  

  跨学科学京剧

  “国粹京剧”是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跨学科教学”的主题。在近日举办的“京剧文化润校园,精彩课堂育童心”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学校展示了美术与语文学科教师联手打造的一堂混合式学科实践课程。课程中,学生在梅兰芳纪念馆参与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并在美术课程中学习绘画京剧脸谱。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开发了“走进京剧”“认知京剧”“品味京剧”三个模块,实现了语文、美术、音乐、品德等学科的融会贯通。

  

  实践课程嘉年华

  中学生当老师,模仿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用英语直接介绍DNA条码技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围绕“课程融合、整体育人”这一主题,举办了“实践课程嘉年华”活动。  

  独特的授课形式、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是本次课程展示的亮点。在课程展示部分,一部分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小导师”。来自初二的学生朱胤宁给学弟学妹讲述了“奇妙的蜘蛛世界”;在生物实验室,3个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向大家介绍如何用生物技术辨别烤串是不是羊肉、小摊上的苹果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国外进口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

  

  数学“玩起来”

  语文和数学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书法、英语、朗读、国学课,唯独少了数学课。

  实践至今,学校已有24个班取消了数学课。同时,校长李志猛提出了“玩数学”的概念,即在二年级时,开设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做游戏,甚至用玉米粒教学生认知分数,让低年级的学生在玩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的奥妙。

  (钟原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