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教师创新素养的提升之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素养”是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热词,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未来趋势。那么,广大教师如何找寻创新素养提升之道?通读美国罗德学院教授、莎士比亚戏剧研究专家斯科特·纽斯托克的《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创造力教育的历史之镜》,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创新态度、创新知识、创新技能”三个方面。

    提升创新素养,教师应具备“创新态度”。在该书扉页,作者引用了莎士比亚作品《快乐的温莎巧妇》的内容:他难道没有脑子吗?他难道一点都不会思考吗?他的脑子一定睡着了。可见,一个人是否善于“思考”在莎士比亚心中是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工作中,教师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拥有创新态度——不让脑子“睡着了”,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利用问题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考”是一种创新应有的态度,拥有创新态度才可能达到会思考、善思考的境界。

    在莎士比亚作品《爱的徒劳》中,俾隆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就像教师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要在个人专业成长和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思考,用行动回答好这个问题。

    提升创新素养,教师应拥有“创新知识”。“创新知识”不仅包含关于创新的知识,还包括如何进行创新的知识,以及如何把知识应用于创新的知识。作者在书中便引领读者重点理解了手艺、技术等“创新知识”。

    在莎士比亚生活的世界中,手艺是“人皆践行的充满技巧的手工活”“并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而是社群的、智识的、身体的、情感的”,实践者必须让自己适应不断演化的模式。这不正与当前倡导的“做中学”理念如出一辙吗?在这样的观点引领下,莎士比亚对编辑说“他的脑、他的手,并驾齐驱”,这种心手合一的创作正是当前所倡导的“实践能力”。

    关于“技术”,作者认为教师一直都借助“技术”,比如书籍,作者就认为它是“最灵活也是最多变的学习技术之一”。提升教师创新素养,需要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的“技术”。

    提升创新素养,教师还要具备“创新技能”。作者在书中写道,真正量体定制的教学来自熟知学生需求、潜力和兴趣的教师——他们愿意花时间去适应,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任务,也让学生去适应教学任务。我以为,这种“调整”的过程就是教师获取创新技能的过程。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依赖偶然获得的“金点子”,可以向名师学习,尝试“模仿”名师的方法技巧。这一点对于新手教师尤其重要。此外,作者还提供了一种创新技能“专注”。他认为众人专注同一个目标时,彼此都会有更强的在场感。师生在实施一次项目化学习时,营造共同的、专注的在场感就是教师创新技能的体现。

    无论练习、模仿还是专注,作者特别提出教师提升自身创新素养要学会“约束”、适应“约束”,即保持对教育规律、儿童成长规律的敬畏,主动用其约束和指导个人实践。我以为,这是一种创新的常识,也是应该镌刻在教师心中的一条准则。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小学。本文系《中小学教师创新素养:内涵、模型及生成机制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CYB004)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