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应走向“内涵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2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在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中反复强调,按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和振兴教师教育有关要求,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等。

    当前,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几大困境仍不容忽视:一是乡村小学教师乡土情感普遍缺失,他们在心灵上始终缺乏一种力量供给,许多都无法真正实现对乡村学生的共情,长此以往,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二是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有待增强,乡村地区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物质条件相对较差,乡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支持等保障条件较城市依然有差距;三是城乡教育二元化壁垒无法忽视,目前乡村生源流向城市,乡村优秀教师回迁城市,乡村教育因而愈发受到影响;四是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有待提升,工学矛盾下“完成任务”式培训绝非鲜见,乡村小学教师培训水土不服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鉴于此,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着重打破当下的发展困境,沿着“内涵化”改进路径,努力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

    一是涵育乡村文化与乡土情感。乡村文化是乡村小学教师直接接触、感知、生活的社会环境,时时刻刻影响着乡村小学教师的认知与体验。良好而又丰富的乡村文化不仅有利于吸引乡村小学教师从教,也能让乡村小学教师感受到乡村文明的特殊性。具有深厚的乡土情感,并且能将乡土情感内化到自身,会促使乡村小学教师完成从“异乡人”到“本地人”的身份转化,真切地表现出对乡村学生的关爱、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乡土文明的深切关怀。要涵育丰富的乡村文化,营建乡村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使乡村小学教师真正能“下得去”。

    二是强化培养培训与专业自觉。《强师计划》的目标任务中提出,“到2025年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加强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构建,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化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自觉,是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内涵化改进的关键。目前,“硕师计划”和“特岗教师计划”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其一,职前培养是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首要一环,系统化、高质量的职前培养可以为乡村小学教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强化职后培训,正确引导他们树立“乡村教育大有可为”的专业发展方向,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及时补充和改善乡村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但如前所述,职后培训要努力规避水土不服的痼疾,精准定位乡村小学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从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内需出发,结合乡村教育独特的使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与荣誉体系。完备的乡村小学教师激励机制与荣誉体系,是鼓励乡村小学教师从教、乐教的物质保障,也是保证乡村小学教师“留得住”的支撑性条件。当前,我国已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给予乡村小学教师在物质条件和职称评定上一定的倾斜。但对乡村小学教师的激励还应加大力度,并且需要长期推进,激励乡村小学教师的自觉担当和责任意识,以此推动乡村小学教师安心执教。比如,可借鉴国外教师荣誉制度的优秀经验,在我国当前的教师荣誉制度基础上设立专项乡村小学教师荣誉制度,对优秀并且长期执教于乡村学校的乡村小学教师颁发荣誉奖励,增强乡村小学教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全社会的宣传,促使乡村小学教师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效仿乡村小学教师的氛围。

    四是保障双向流动与合理竞争。教师间的合理流动是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活力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流动主要以乡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市为主,是一种明显的单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应该被双向流动所替代。《强师计划》中已明确,“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城镇教师校长在乡村交流轮岗期间,按规定享受乡村教师相关补助政策”。下一步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真正落实好执行好。同时,鼓励乡村小学教师与城市小学教师展开合理竞争,积极为乡村小学教师提供一个向上的渠道,让乡村小学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通往美好的前景。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势必会激发乡村小学教师不断进取的动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断磨砺和进步的教学能力,保障城乡教师间的双向流动与合理竞争,对乡村小学教师素质及乡村教育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作者系吉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