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江而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海子诗中的“春暖花开”另有深意,但这依然是一番令人羡慕的景象。我生长在重庆这个内陆城市,纵然对大海有千般向往,也不能时时相见。所幸,我还可以面朝江水,看着那条穿城而过的长江。

  多数时候,长江都在平静地流淌,低调却不单调,衬托出一座大城市的气度。但在夏季的暴雨时节,长江偶尔也露出狂怒张扬的本色,翻涌的浪峰奔腾直上,甚至冲毁船只、淹没街道,让人无法小觑它的“实力”。

  长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滋养着大量人口。历经多少朝代更替,人们仍然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无数的辉煌文明。紧依长江上游的重庆,因江水环绕与桥梁众多被誉为“江城”“桥都”,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也无形中濡染了长江的气质:豪放、洒脱,甚至有些粗犷。

  我从小生长在县区,穿越其间的仅有几条小河,也许是长江的三级或四级支流。但我深知,这些小河缓缓而去的方向,便是自由奔放的大江。那时的我,开始迷恋、憧憬未知的远方……

  后来,搬到城区,面江而居,我便有更多机会,接触这条心中的大江。

  城市的过分繁荣会让人看重一些表面的东西:鳞次栉比的酒楼、茶肆、会所;广场上的华灯高照、乐声喧天;璀璨的灯饰,倒映于江面宛若琉璃仙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固然可以领略现代文明的舒适,但也往往让人神经紧绷。

  阳光晴好的下午,只要有闲,我便会穿过车辆如流的南滨路,顺着古旧的石梯漫步。身后是浓密的羊蹄甲树或长势旺盛的芙蓉,仿佛有一种隔绝尘世的空灵意境。再向前便是长江了,长江以奔流的姿态在迎候着我。一路走下去,江面越发宽阔,水流的纹路也愈加清晰。

  长江附近,一条锈蚀的趸船倒扣在沙土地里,钢索交缠。高大的芦苇丛中,芦花已经枯黄,根茎却依旧立得笔直。身畔只有风吹过的声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垂钓,被骄阳勾勒成一幅剪影。江边并无细沙,灰白色的泥土被江水任意冲刷,翻卷如农人犁过的田地。我坐在枯黄的野草间,吹风、听音乐、看江,让时间静静流逝。

  忽然,一只野鸭闯进我的视线。虽然我看不见它隐藏在水下迅疾划动的双蹼,但我能感受到它逆流而上的努力。野鸭或许有一丝犹豫,但还是继续前行,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翻涌的江水抗衡着。当然,也许野鸭只是单纯地受到春水蛊惑,急于下江一试冷暖吧。没料到,第一次看见“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形,却是在繁华的城市。

  长江,还保存着那种原始与质朴。于是,面江而居也就成为我的理想生活。面向一条大江,可以从前尘想到后世,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它从远古时期流淌而来,此时却如同眨着俏皮眼睛的孩童,单纯而生动。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新华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