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在课改中须有所作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固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没有教师广泛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然而,作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是如何引领教师参与和高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没有教育管理者的主动作为,也同样没有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教育管理者推动课改要有包容开明的心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课堂没有刻板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艺术是人的艺术,人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复杂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因而课堂也充满着许多变数。

    如果不切实际地将教学模式固化,必然导致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过度依赖,束缚和伤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管理者如果具有包容开明的心态,不套用所谓的模式,也不搞课堂改革“一刀切”,更不把课改整成千篇一律,包容教师、包容课堂、包容创新,凡是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凡是有利于课堂效益提高,就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让高效课堂的构建充分体现因校制宜、因班而异、因人而变、因情况而定,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生动活泼局面。

    第二,教育管理者推动课堂改革要有多管齐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情怀。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养,才能让课堂改革真实而有效地发生。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课改成效与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密不可分。教育管理者在教师专业成长上扮好服务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才是真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卸掉枷锁,取消不合理的评比、达标,释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空间,让教师轻装上阵,潜下心来教书,专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成长。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综合的、多维的、互动的评价方式,力求从教师的学术素养、职业精神、专业品质、教学业绩等层面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彰显教师的个性,让教师专业成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任务驱动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成长,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为了备课而备课,为了上课而上课,不去学习、不去思考,也不去研究,这样的教师慢慢就会变得呆滞木讷、僵化愚昧,终有一天会被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所淘汰。除此之外就是搭建平台,让教师专业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快速成长。通过举办拜师会、磨课会、座谈会,让教师互帮互助,互教互学,通过举办读书会、奖书赠书、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让教师过上一种有意义的阅读生活,通过举办教师专业成长高峰论坛、名师沙龙、名师大讲堂,让教师从名家身上汲取营养;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地方教材,组织教师研发卓越课程、微课程,让教师拥有专业尊严。

    第三,教育管理者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要有多元激励机制,激发每个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过去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高铁时速300公里以上,仅靠车头带不行,动车的每个节点都有动能。

    一个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不是怎样绞尽脑汁把教师管住、管死,而是怎样给教师空间,给教师动能,怎样把教师的心凝聚在一起,怎样释放和挖掘他们的课改潜能,唤醒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人翁。

    没有激励,就没有管理。我们应通过各方面的激励,让教师做我们希望做的事,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

    在对教师的激励引导上,不能仅是物质激励,而应注重精神激励。鼓励教师有职业理想,培育教师对职业的情感,增强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帮助教师收获职业的乐趣和幸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