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不能真正学习好目的语。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语言文学教育中更显重要。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依托学校良好的人文与学术环境,坚持“学贯中外 语通世界”的办学方针,面向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实际行动创新地开展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和学生同要求,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语言并非只是单一的思维和交际工具,其诞生、发展都在极大程度上受到使用者所处社会人文环境影响,它本身负载着该语言群体的精神生活与世界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内涵。因此,在学习和了解这门语言时,拥有丰沛和专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结合英语语言文学的专业特征,强调专业的人文性教育。首先,学院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要求任课教师在不断完善业务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科研专场”“菁领新锐论坛”“教师教学大比拼”等活动,提升任课教师的人文修养与内在素质。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其次,学院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学校和学院优势,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结合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并且开办“百廿南师·外语名家讲坛”等课程建设沙龙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成为兼具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素养的专门人才。

    “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线上线下”结合,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在日益扩大和不断深化的国际交流背景下,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加快,加强对外交流、打造前沿交流阵地,成为一个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提升办学开放性、国际性的必然选择。尤其是语言专业的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很多,这就对语言类专业在建设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利用一切资源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院秉承“请进来”与“走出去”双线并行的思路,对接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研究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对外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增长见识、了解世界、对外交流的机会。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开展学术讲座等活动,派遣国际交换生、国际交流团队等组织,积极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等,传递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资讯新动态,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和专业素养。近年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对外交流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学院积极开拓思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现场分享、网上游学、在线教学和讲座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对外交流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和对外交流意识。

    突出课程建设,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程建设是指在教学的前端对教学内容、体系、门类进行指导和规范,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核心知识、培养重要思维。而评价体系则是在学习的后端,通过评价结果反向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偏向教学重点方向。两者都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学业质量标准,学院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按照新时代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与体系、完善评价指标,突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在学科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学生英语基本功训练,坚持开设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积极开设独具特色、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不再以成绩为单一指标,着重在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文化认知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尤其突出文化素养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具备跨文化领域意识和视野,在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同时,不断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实现从技能到文化的跨越。(张巧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