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学作品助推高中英语教学提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从思维、能力、意识、感情等方面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并逐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及创造力的全面提升。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教学过程除了带领学生掌握一个个单词和句法,更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习惯,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自强。

    笔者基于在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尝试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引入文学作品等载体,以此来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

    一是引入文学故事,渗透英美文化。常规的高中英语教学,更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记忆中掌握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入英美文学故事,穿插于常规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舒适感受,让高中生从抽象、晦涩的语言学习中找到灵动的乐趣,还能通过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强化对课内知识的记忆。比如,在高中英语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中,其以古今中外各种节日作为研究主题,模块内不仅详细介绍各种节目的文化背景、习俗及意义,也让学生在知晓本国节日文化由来时,更充分、系统地了解许多外来节日文化,体会节日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但是需要教师渗透其他英美文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在讲到墨西哥“亡灵节”知识时,教师除了讲解课本英语知识外,还可以通过讲述电影《寻梦环游记》的故事情节,了解墨西哥如何看待死亡,让学生深刻理解“亡灵节”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同时可将中西方节日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是分享文学作品,加强课堂交流。除了课堂上由教师主动普及一些文学故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集体阅读鉴赏,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ree Days to See《假如给我三天光明》、Jane Eyre《简·爱》、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难度和内容都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籍。另外,大量的优秀英美文学读物需要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而对于著作中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上进行分享,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通过阅读优秀英美文学读物不仅能拓宽学生英美文学眼界,而且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英美文学内涵,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三是创设文学情境,营造浓厚氛围。对于具有经典与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书籍,可通过“读听说写”练习,感受文化元素的魅力。比如,对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教师可以创设文学表演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分组角色扮演来阅读和说出对白。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教师可以截取经典片段,鼓励学生开展电影配音实践。还有一些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经典片段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学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并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英美文化的影响全面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因此,对英美文学要注重阅读练习、听说练习、写作练习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领悟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四是培养文化思辨,增强文化自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在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高中英语教学在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可读性强的英文版中国文化读本,让经典篇章、经典语录易为学生接受、记背、传承,让中国学生能用英语讲好自己的文化。同时可增加一些比较文学的素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比较、鉴别不同文化,了解西方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的一些描述和看法,通过英美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来客观看待中西方视角下的文化观念和差异,并引导学生通过表达、交流、思辨和讨论等多种活动,培养理性思维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文化浸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让高中生运用语言进行文化学习,并通过学习文化达到语言学习目标,进而实现两者完美结合,是英语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导入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文化比较分析,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学会用英语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用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璀璨的文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