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每周推荐”两周年——星光点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光流转,匆匆不居;再过几天就是2016年的岁尾和2017年的年初了。从2015年2月至今,近两年的时间,“每周推荐”不觉已有百篇之数。就此百篇推荐文章,百则“随看随想”言之未足者,在这里以“盘点”方式再赘言几句。

    《教师成长周刊》设置这样一个栏目,当然也是基于“教师成长”这一题旨的;为此,该栏目起步伊始,编者曾用“经典好文”四字来涵括将欲推荐的文章。这“经典”和“好”,大致是说:文章,通常是该学科领域的经典之作,或向有定评,或深具影响;文章作者,往往是该领域某思想的创立者、某流派的开宗者、某思潮的代表人、某信念的秉持者,或是在精神文化领域独特、卓异者;文章内容,以人文社科为主,兼及自然科学,所涉知识领域尽可广远,惟念和当下中小学老师们的工作、生活或直接或间接地有所关联;文章所涉,时空自由,不拘中外古今;文字之美,亦在考虑之列;适当采撷时文,但避流俗、习见,避惊世文、明星文。

    这些单篇文章和长篇著述的节选,是我自己喜欢的文字,是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对老师们有所助益的文字,是自觉可以反复阅读甚且可作深长之思的文字。或有水平所致的欠缺和遗憾,大体或差强人意否?希望听到读者们的指教和批评。

    笔者所见,本来有限,加以囿于一隅的私见,能呈现给老师们的,只能是林之一木、木之一叶。因而在“随看随想”里,常会唠叨一笔,交代有关线索;期望老师们读了这一篇或这一段,由此进而阅读“这一篇”的相关篇目、“这一段”所属的全篇全书,或进而阅读该作者、该门类的其他文章、其他著述。这样由叶及木、由木及林,或可徜徉于人类文明成果的浩瀚森林。

    前人(包括今人)的精神创造,以符号形态(文字等)留存者,虽然亦见于报刊、影视、网络等,但,其中最精粹、最深刻、最高远、最超迈、最丰富、最隽永,或简洁地说,“最好”的部分,还是在书籍之中。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无论从专业需求的层面还是从自我充实的层面,选择书本,应该说,还是要务。

    我供职于一所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和阅读状况。读书,对于老师们,有时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读书越来越是客观需求,另一方面,读书却越来越不是主观愿望。这是一个堪忧的悖谬之象。这背后的成因非常复杂。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这样一个关乎读书的栏目,一个名曰成长的周刊,在纸媒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的当下,在“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的主调里,能奏响怎样的音符?编者忧勤惕厉,不敢少懈。作为一个栏目的编外编者,虽无著文章的妙手,惟求担道义的铁肩,希望成为中国教师报这支传媒铁军的一员。

    新一期的“每周推荐”,即将呈给您了。我们将更深微地走进典籍,更真挚地走近您的生活,和您一起仰望人类文明的星空,沐浴点点星光的微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