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希望,不惮行动。2016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开局之年”,面对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诸多深层次问题与矛盾,在各地教师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勇气与改革的智慧。2016,教师工作创新的五大价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5年6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颁布后,教育部网站曾建立专门网页,将各省份实施意见出台时间逐一公布。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通过这样的公示形成舆论压力,督促各省份加快政策的落地实施。

    的确,随着近年来各项惠师政策的密集出台,如何抓好政策的落实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政策落实固然需要上级督办和舆论监督,但归根结底还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创造性、可操作性的智慧,将好政策予以落实。

    在这方面,山东潍坊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早在10多年前,潍坊就开启了教育综合改革的先声,在全国率先开始校长职级制改革。改革不仅仅是摘掉校长的“官帽”,倡导专家办学,而是从根本上促进了潍坊教育的深层次变革。10多年来,潍坊市针对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先后出台了20多个配套文件,实行管、办、评分离,优化教育治理,带来了整个教育生态的变化。

    如今,潍坊校长职级制改革经验已经在山东和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山东省在潍坊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潍坊的改革经验。据了解,今年山东省已在17个地市以“潍坊模式”为参照,推行此项新政。同时,从2008年开始,在山东省对各地市群众反映强烈的8个领域的满意度调查中,潍坊教育一直高居全省第一。

    而最令人信服的是,近年来不管潍坊市教育行政领导如何更迭,深化改革一直是当地教育的主旋律。改革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教育制度伦理。

    显然,要解决好教师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需要有敢作为、敢担当的基层教育管理者,需要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举措和创新精神。

    在湖南省长沙市,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教育均衡,早在2006年就启动实施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原野工程”,制订十年规划,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全市统筹,扎实推进。他们抓住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和短缺学科教师这个关键症结,“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网络培训让教师共同听课、备课、研修,通过设立名师工作站、建设校本研训示范校、挂牌“原野工程”基地学校等,优化农村教育生态,通过名优教师志愿支教、菜单式自助培训、工作坊式培训等,让乡村教师培训常态化。

    正是有了10年的主动探索,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后,长沙市已经积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实现了自然衔接,如今已经有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设想。

    价值启示之四:伴随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项与教师工作息息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也使得怎样通过细化任务分工,加强监督推动,抓好政策落实,成为一项迫切任务。这同时也考验着基层教育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与改革自信心。

    价值启示之五:教师工作,说到底是一项“人”的工作。怎样尊重人,激励人,唤醒人,应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本质追求。但同时,作为工作主体的教师,必须以自尊、自信的姿态,赢取社会的认同,彰显职业的尊严与荣光。

    核心词:职业尊严

    9月5日,江西省南昌市十九中的礼堂里,伴着一首让人心灵震颤的童声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一场隆重的教育盛典徐徐拉开帷幕。

    这就是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的颁奖现场。此次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经过专家审阅、评议和网上大众评审,最终从上百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0位“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和10位提名奖人选。去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颁布后,江西省立即响应,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0年和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的教师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并向全社会征集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此举使全省120万教师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长期从教荣誉证书。而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的推选,无疑是在去年工作基础上的一次延续和创新。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正能量。正如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小华所言:“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社会各界倾情教育的仁心善举,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但同时,要重建尊师重道的光荣传统,教师需要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影响社会。

    因此,当许多地方为禁绝教师“有偿家教”而头痛,当社会对个别教师“有偿家教”行为一片喊打时,江苏镇江教育系统的一项新举措令人赞赏。

    面对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镇江市追根溯源,通过换位思考,反其道而行之,成立“名师志愿导学中心”,组织全市中小学名师有规划地义务为学生培优辅差,有效释放优质教育资源,并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志愿导学活动。

    这一招着实干得漂亮。“有偿家教”的产生,固然有许多无奈的、不合理的客观因素,但面对社会的批评,教师群体用这样宽容的、高尚的姿态,用充满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与各种批评与苛责实现了自然和解。

    我们反对那些将教师职业无限道德拔高的行为,但同时,职业属性又决定了教师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准则,有高于一般社会群体的道德要求,因此也十分渴望教师群体能够用我们的道德自觉,去赢取自身的职业尊严。

    就在今年,教育部在全国启动了首届“最美教师志愿者”的评选,目的是鼓励更多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投身社会公益服务,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先行者和建设者。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我们的教师工作越来越朝向符合制度伦理和道德建设规律的方向前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