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城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党在新时代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作出的科学论断。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地方经济社会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校与城市优势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及高校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发展蓝图。要服务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需要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高校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上全面发力,与城市进一步融合发展,相互赋能,共创未来。

    支持高校发展,为城市未来投资和蓄能。长株潭城市群聚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急需大学的参与和同心共融。长株潭区域内集中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和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湖南省51所本科院校中,长株潭有31所,占比61%,初步形成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城校协同的高等教育体系。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2599个,其中长株潭1631个,占比62.8%。区域内还建设了一批大学科技园和大学产业学院,汇聚了全省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长株潭区域内聚集了9个国家级园区、19个省级园区,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级产业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这些园区和产业为高校的产教深度融合、科教融汇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湖南省政府积极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对接,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计划,为高校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支持,并持续提高湖南省本科录取率,不断提升高校的综合能力,走上了融合赋能之路。

    高校主动激活资源,统筹校城深度融合。为服务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城市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高等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方案》,着力支持高校建设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相关学科专业。湖南省教育厅通过专业评估,引导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对接,并出台相关专业调整政策文件,撤销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重点布局一批在“三高四新”战略中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养高水平急需人才的学科专业,优先设置一批服务战略需求的前沿、新兴、交叉、边缘以及空白的学科专业,使高校人才培养与长株潭中心城市建设同频共振,激发了高校的人才、科研资源活力,助力湖南“新三样”(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建设。2019年以来,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共增设本科专业点242个,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9个、人工智能专业17个、机器人工程专业13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11个。

    改革“双一流”学科建设思路,精准对接城市需求。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湖南省立项了1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6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80个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和80个应用特色学科。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湖南省进行了思路调整,以学科建设为焦点,集中力量锻长板、扬优势,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作用,力争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除国家认定的15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全省仅集中遴选了12所高校的21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名单,突出强调了一流大学在长株潭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价值。其他有关学科转变成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和应用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对接长株潭城市发展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应用特色学科立足服务地方,紧密对接地方行业产业需求。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科进行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及评价,推进学科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应用等不同需求精准对接,扎实推进城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成果在湘转化。长株潭多所高校出台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深度参与了湖南省级重点“四大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建设,加速构建长株潭新的战略科技体系。据统计,2019年,湖南省高校、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1729万元,在全国排名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

    近年来,长株潭各高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培养造就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使校城融合实实在在推进长株潭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教科院、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