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 解读“2010年高考说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0-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本市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和考生复习备考重要参考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考试说明》已正式出版发行,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对《天津卷考试说明》做出了进一步的解读。

2010年本市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在继承以往命题成果的基础上,继续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推进课程标准实施”的原则,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力于稳中有变,稳中有新,使试题内容更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把握时代性,反映地方性。

今年高考试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英语听力部分的考试单独组织。英语笔试试卷题量与去年相同,考试时间长度由120分钟调整为100分钟。另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继续采取同场分卷考试的形式。

语文

考点增加一处作文要求有变

1.突出能力立意,细化学习能力层级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习特点,确定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由低向高递进发展;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能力层级作为界定,体现了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具体指向及实际操作结果,为教师指导复习和学生备考提供了方便。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兼顾考查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

2010年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必修课程“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散文(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语言文字应用等模块。

3.符合《考试大纲》,凸显天津卷特色

从符合天津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语文考试说明》在一些表述上做出了调整:

其一,在考试内容中提出“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默写”。如此明确这部分的考查内容,是希望高中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积累水平。在背诵篇目中,标注了一些今年未列入考试范围的篇目,目的是提示师生要重视扩大阅读积累。当然,积累的内涵很广泛,还应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熟悉一些重要作家,阅读一些经典作品等。

其二,在作文要求上将《考试大纲》中“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种调整也是基于本市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的。

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试题形式稳中有新

1.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新课程试卷仍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33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117分,包括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表述题和写作等题型。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结构不会做大的调整。试卷由25道题组成,所采用的题型包含于“典型题示例”部分之中。

考试内容上,现代文阅读考查形成了新的结构体系,即包含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应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2.试题形式稳中有新

命题发展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一些传统题型能够较好发挥考查功能,其形式应该沿用。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在《考试大纲》和《语文考试说明》中均有明显体现。

语文考试说明》在“典型题示例”部分中渗透了一些变化。例如,第24题,主要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0题、31题对学生的概括及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如,作文给出了四个例题,体现了两点变化:其一,作文题形式多样化,既有命题作文,也有话题型材料作文。反映到教学中,教师不宜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有较为开放的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二,对一些往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写作要求中做出了一定的限定,如增加了文体要求和“不得抄袭或套作”等文字,这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

教学及复习建议

1.立足课标和教材,落实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天津卷高考试题一直关注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落脚点在于对课标及教材的深入学与挖掘,通过“双基”的落实来达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开发和文本的反刍;那种只重视答题技巧拆解、试图通过“题海”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倾向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扩展阅读视野,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语文试卷中,阅读包括了古诗文阅读和鉴赏、现代文阅读两部分。其中,古诗文阅读和鉴赏含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上述五个阅读关照面,其辐射材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通过研究“典型题示例”可以发现,无论是古诗文阅读和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文本的体裁、形式等有“拓展”的趋势。教学需适应这一变化,引导学生重视各类文章的阅读,并善于从中提炼、正确处理和产出信息,以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3.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语言修养

表达能力体现在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应用类写作和作用于个体需要的个性化写作。所谓应用类写作,是指选取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语用情境,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达及写作。它和重视个性化思想和情感张扬的“大作文”一起构成较为完善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语言修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