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县域旅游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的策略及建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德清县雷甸镇初级中学 沈珣芳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研究性体验学习,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融合,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才能让“研学”和“旅行”比翼齐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困境,正确认识

1.地方旅游资源和研学课程达不到有机融合

地方旅游资源是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课程资源。以德清县为例,有兼具自然风光和民国韵味的自然人文类旅游资源莫干山,有反映乡村地貌变迁的自然科学类旅游资源下渚湖湿地公园,有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人文历史类旅游资源新市古镇等。但这些资源由多部门管理,比较分散,且多以休闲、娱乐作为开发着力点,未能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

2.农村学校研学旅行意识淡薄

高考升学压力是教育主体对研学旅行缺乏关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并不了解何为研学旅行,即使部分教师知道研学旅行,迫于升学的压力,也漠然置之。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家长认为研学旅行费钱费时,影响学习。此外,有的学校、教师片面地认为研学旅行无非是“春秋游”“夏令营”,从而导致有些研学旅行活动达不到研学一致的目的。

3.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相关支持较少

相比于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地域支持较少。即使理论上农村学校可以去城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但交通等因素增加了活动成本,旅行无法有效开展。

二、提出对策,开发课程

1.梳理旅游资源,建设研学旅行活动基地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 、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因此,各地要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和地区的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发建设一批适合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基地,把研学旅行功能最大化。

以德清县为例。德清县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拥有名山、湿地、古镇三大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也在德清蓬勃发展,地理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如无人驾驶观光车、卫星导航、航空航天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依托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建立一批具有德清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基地。

2.围绕核心素养,设计研学旅行精品路线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根据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活动开始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准备和组织,精心设计路线,把活动的视角不只放在“旅行”上,更放在“研学”上。

例如,前往莫干山开展以“认识莫干,青春远足”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登山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生态,了解莫干山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培养学生感知历史、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另一方面,校外远足旅行生活和集体活动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以及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3.坚持“研”“行”一致,开发实施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要极力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因此,既要研究研学旅行中能实现立德树人价值目标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又要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价方式上对研学旅行的课程进行专业设计,研究如何将语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等学科课程融为一体,通过研学旅行进行课程方案整合,实现综合性学科的学习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乡音乡情”的校本教材。

德清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地方文史资料的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符号德清 家乡文史”和“衣冠上国——汉服的演变”。其中,“衣冠上国——汉服的演变”分为6个篇章,课程梳理了中国传统服装从汉朝到民国的演变历程,让学生对传统服装的演变有了基本认识,意识到其不仅仅是衣服,更是历史的见证。学生也可以到服饰博物馆、欧诗漫博物馆进行有关服饰的研学旅行,加深学生对服饰的理解,从而更加热爱汉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2019年,德清县钟管镇被认定为湖州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红、橙、黄、绿”4条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基础上,推出红色+文化+生态+活力的特色研学之旅路线,打造了蠡山景区、干山红色小镇、美丽健田园综合体等6个活动专区,设置了范蠡成功之道、古桥文化、忆苦思甜、纯净之旅等6门课程。

以干山红色小镇为例,我们以“重温红色记忆,珍惜幸福生活”为主题,通过参观干山公社,了解相关革命历史,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参观红色记忆馆,在老物件中感受老一辈的勤俭节约,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参观国防教育馆,感受现代国防科技的力量;通过“八八战略”乡村改革馆,了解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德清人如何凭借着“五勇精神”创新创业,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研学旅行”包含了“研”“学”还有“旅行”,旅行是形式,研学才是本质。“只旅不学”和“只学不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含义,我们要让“研学”与“旅行”比翼齐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