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教师比例为何偏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要吸引人、留住人,就不能只从精神层面无限拔高,而应该脚踏实地归于职业的基本属性来求解。

□邓海建

中小学男教师越来越少,这是肉眼可见的现象。

根据教育部数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中,男教师占比分别为28.83%、41.19%、44.37%,相较于2015年分别下降了7.44个、5.3个、4.29个百分点。而且教育阶段越靠前,男教师比例越低。

《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比例为10.8%,比2016届上升了2.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小学教育”类岗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程度持续扩大,是近5年来比例上升最多的职业类。那么,为什么教师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而投身基础教育的男性比例却连年递减?

这个问题的表层答案,来自男师范生的减少。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我国首次科学化规范化的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在27所师范院校近万人抽样中,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福建省曾出台《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启动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福建师范大学等5所院校将承担培养工作,首批计划招收500名新生,招生对象仅限男生。遗憾的是,这样的努力,对于师范生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为什么男孩子不肯读师范?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还是让数字来说理吧:近日,麦可思研究院研究发现,2020届毕业后在公办中小学当老师的男生中,约3/4对就业现状满意,“收入低”(77%)是他们对就业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就业现状是满意的,但“收入低”是最不满意的——这个结论看似悖谬,却是现实。这说明男性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出在这个认同度很高的职业“性价比”可能有点低。如果男教师不能有体面的收入,就算在师范生阶段留住了人,也会在教师岗位上留不住心。

今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一则关于去年全国两会提案答复的函上了热搜。对于这份《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涉及教育部业务的部分,教育部答复称,将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脂粉太浓、“娘炮”当道,这已经成为文化层面的某种“公害”。从教育层面来说,男教师太少、硬朗教育太少,也是基础教育略显“缺钙”的肇因之一。虽然我们很难从量化层面计算出男女教师失衡对于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的伤害与隐患,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种现象长期且不可逆地存在下去,绝对不是教育的幸事。教师,是以身示范的职业。如果一个公民在社会化、成人化过程中,只能看到单性别的“示范”,教育就缺失了基本的完整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师是个普通职业。这个职业,要吸引人、留住人,就不能只从精神层面无限拔高,而应该脚踏实地归于职业的基本属性来求解。男教师比例偏低,不是男教师出了问题,也不是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对这个职业的设计与引导出了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