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班里那些让人害怕的孩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紫阳幼儿园 孔英萍

下课时,圆圆想玩冰冰手上的奥特曼玩具,可他不会用商量的语言征求冰冰的同意,而是一把抢了过去。

冰冰哭着向教师告状,教师批评了圆圆,并告诉他,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跟别人商量,可是教育效果不大。

时间一长,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圆圆玩,有意躲避圆圆。圆圆被孤立后情绪越来越烦躁,经常在自由活动时间东奔西窜。

和圆圆相似的还有天天,下课总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破坏性很强,在跑动的过程中,经常有小朋友被他碰到、撞倒,他自己也会受伤。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理天天,而他更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出格的行为便越多,告状的人也越多。教师批评天天时不免会加重语气,但仍然没什么效果。

年轻的班主任感觉到,圆圆和天天这类幼儿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班级常规的建立和活动的有效开展,于是在教研活动中向作为指导教师的笔者求援。

我多次走进这个班级,观摩幼儿的一日活动,注意观察这两个幼儿的情况。

我发现,虽然圆圆和天天经常会去惹别人,但都比较热情,看到我会主动、亲热地喊我“园长妈妈”;上课时喜欢抢着发言,对动物和植物感兴趣,喜欢去自然角浇水;看到别人有把水洒到地上、东西掉到地上等失误时会主动报告。

圆圆和天天最令人头疼的时间是每天的午餐后,教师一边要管理吃饭慢、挑食的幼儿,一边要时不时处理圆圆和天天的捣蛋行为。

我和带班教师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认为圆圆和天天的问题源自家庭长期溺爱而造成的规则意识缺乏;而犯错之后简单的打骂式教育,又造成幼儿的逆反情绪。

我们决定采用以下措施来化解这一难题。

措施一、共情体验培养宽容接纳的班级氛围

午餐后,幼儿们在自主游戏。琪琪来报告:天天推了乐乐。

“天天,为什么推人?”

“我是不小心的。”

“昨天我们表演的木偶戏《对不起和没关系》,你扮演的虎虎不小心推了别人,应该怎么说?”

天天马上向乐乐诚恳地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碰到你,你痛不痛啊?”

乐乐也模仿木偶戏中的对话:“没关系,以后你走路要慢一点。”

一次冲突就这样化解了,天天没有出现不认错的情况。

班里“被拒绝”的社交地位,加上同伴的反复告状、教师的不断批评,让天天经常处于高度亢奋、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中。通过木偶戏、情境表演、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全班幼儿对具体事件进行解读、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谦让、分享、合作、帮助和安慰他人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宽松、愉快、接纳、协商的班集体氛围。

措施二、发挥幼儿的长项,树立其自尊和自信

圆圆和天天发展成为“被拒绝的幼儿”是一个同伴关系逐渐紧张的过程。“被拒绝”程度越高的幼儿,自尊、自信程度越低。

我让班主任充分挖掘两名幼儿的长项,让他们当自然角的管理员;针对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心,让他们当值日生,专门管理喝水和整理玩具环节。

对两名幼儿在管理中的出色行为,教师在班级中及时表扬。每次受到表扬后,他们特别开心。后来,当他们忍不住犯错时,表现得心平气和,主动道歉;想玩别人的东西时,也尝试着对话协商。

措施三、在家长面前淡化幼儿的错误行为

下午放学时,爸爸来接天天,教师摸着天天的头微笑着对天天爸爸说:“天天又做值日生了,管理小朋友喝水,今天没有一个小朋友把水洒到地上。”

天天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天天爸爸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拉着天天的手说:“儿子,太棒了,今天老爸陪你去踢球。”

看着父子俩远去的背影,教师也舒心地笑了。

从很多个案可以看到,教师频繁而单一地与家长沟通幼儿的问题,有时反而会导致家长的焦虑情绪;遇到脾气暴躁的家长,还会引发家园矛盾。

家长每次送幼儿来园,教师都要反复叮嘱幼儿不要打人、不要抢玩具,用语言强化了幼儿的不良行为。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更加剧了幼儿、家长、教师之间关系的紧张。

因此,在家长面前要淡化幼儿的错误行为,不严重的行为不告诉家长;对幼儿的闪光点要进行挖掘,让幼儿完成具体的任务,并在家长面前有意进行表扬,让幼儿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经过大家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圆圆和天天感受到了被同伴接纳、一起玩耍的快乐。虽然偶尔也会忍不住犯错,但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诚恳道歉。

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在跟圆圆和天天一起玩了。

●点评:

作为亲子关系之外幼儿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密切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一个班级有相当多的幼儿是不受欢迎的,他们经常被同伴忽视或拒绝,面临着人际关系的苦恼,这将影响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孔英萍园长的这一案例,对我们至少有以下启发:首先,对于“被拒绝的幼儿”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要有“看见”的敏感性,要在带班过程中细致观察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同伴关系,积极关注班级中“不受欢迎的幼儿”现象;其次,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班集体教育、个别教育和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最后,教师要以长项带动弱项,帮助幼儿树立自尊和自信,赢得同伴的接纳,顺利融入班集体,获得社会性成长。

(点评者:杭州师范大学 周 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