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办世界一流美术学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连日来,全省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各地各校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并对标对表率先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不断完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力争在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贡献教育力量。本报今起推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笔谈》栏目,邀请相关专家撰写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金一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为党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标定了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感到无比自豪。

百年伟业,丹青写照。在回顾党的百年征程之时,我们看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美术与美术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美术学院的许多美术作品,反映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形象地塑造了党的精神图谱,描绘了党领导人民朝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要站在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高度,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再展现党的百年历程和重大成就,再创作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再描绘党领导人民的不懈奋斗和光明未来。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坚定不移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之中,让六中全会精神真正成为我们探索中国艺术教育自主发展之路、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百年红色基因,把党史学习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用党的辉煌历程教育师生、引领师生、团结师生,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意义,深刻领悟一百年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宝贵经验,坚持我们党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宝贵经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办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美术学院的期望。一流顶尖大学,一定不能仿造别人的,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没有国家使命担当、服务民族振兴的大学,不可能是一流和顶尖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说中国美术学院要有强烈的“名校意识、自主意识”。名校意识就是气度要高、期许要高、定位要高、站位要高;自主意识就是先锋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是领跑而不是并跑、跟跑,是要定标准的。我们要增强“名校意识、自主意识”,坚持“高精尖特”战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要建设好五个学科、三十个专业,努力把五个学科都办成A类,把美术学办成“登顶学科”,把专业都办成国家一流。要通过学校的不断探索,基本建成“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充分集聚一流艺术人才,建构新时代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领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坚持党管人才,让人才强校成为自觉行动。增加人才规模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水平理论研究型人才、行业前沿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拓宽全球化人才引进渠道,打造国际一流的艺术人才集聚高地。实施“领航人才支持计划”,构建人才孵化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强化人才工作保障。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多出精品力作。坚持“人民之心”的创作导向,打造一批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学术精品与传世之作,为新时代艺术创作夯实高原、筑就高峰。初步建成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在全国的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社会美育、城乡美学等领域呈现“国美效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球艺术教育格局中全面构筑中国艺术教育自主发展之路,为培养时代新人、铸造文艺高峰、打造艺术高地、贡献文化力量,提供“国美模式”。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就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学校的特色与优势,紧扣“文化强国”“长三角”“创新驱动”“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目标,抓住“亚运”“国潮”“宋韵”等社会服务契机,持续深化以“美美与共”为目标的社会服务模式。坚持以社会美育塑造时代新民,以艺术创作提升文化品质,以创造性能量推进社会创新,助推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真正“把论文、作品写在大地上”。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面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牢记初心使命、知责履责尽责,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赶考路;牢记“十个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