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不良文化,教师需提高鉴别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何立庆

一些错误的、低级庸俗的内容充斥于网络,流播于社会,影响人们的言行,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冲击校园,波及学生。对此,学校应该建立必要的“防火墙”,教师更要成为拒绝不良文化的主角。要胜任这样的角色,教师需提高文化鉴别力。

如某班在黑板报上刊登了一篇《鲁班造香严寺》的文章,谈到工匠运用智慧的重要性。问文章出处,学生说来自网上。鲁班就是公输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佛教是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中国的第一所寺院是白马寺,建于公元68年。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春秋时期的人不可能在死后几百年再来造寺院的,同时告诉了学生“寺”和“庙”的区别。

再如,某校周一升旗仪式后,学生代表在发言时讲到住校生存在的生活问题时,谈到“战国时期”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事例。学生讲话结束后,校长作了简短的点评,表扬了学生的发言,同时委婉地指出,陈蕃其实是东汉末年人。

这里,应该为教师鼓掌,为校长点赞。润物细无声,学校的每一个场合、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如果听之任之,无疑会以讹传讹,贻害匪浅。

如今,胡编乱造的词语、思维混乱的文法、哗众取宠故作噱头的表述等在学生的作业中层出不穷。如“碟碟不休”“召之鸡来挥之鸡去”“有一种跌倒叫爬起,有一种落后叫先进”等,看上去好像颇为幽默而辩证,但是当它们被生搬硬套于校园里、课堂上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校园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承担好传承优秀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拒绝不良文化进校园,还学生一方净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