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8-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华星

近年来,中小学校纷纷开辟校园“小农场”,启动校园种植活动;加强劳技教室建设,重视劳技课程开设等,可以预期,劳动教育将越来越引起学校的重视。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时候学校只追求形式的新颖和多样,学生往往浅尝辄止,教师也只是满足于拍几张照片留档,有形式主义之嫌;有时候刻意地开几门课程搞个活动,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材料和场景又过分精致和典型化,有为劳育而劳育之感。如何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需要我们一起来思考和努力。

劳动教育的精髓在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的培育。劳动教育固然需要培育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比如烹饪、施肥等,但并不仅仅止于此。这些是劳技课程的范畴,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公益的事情争着做的责任担当精神,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境界,克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享乐主义思想,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至理真义,避免少劳多得的畸形择业观和人生观的滋生蔓延。如此,我们就要尽可能减少那些学用远离甚至学用分离的课程设置,杜绝游戏化、走秀式的“体验性”教育内容,减少过度保护、过分包装的劳动教育的形式安排,多一些流汗体验和体力参与,多一些“野蛮其体魄”式的内容设置,多一些“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式的意志锻炼。一言以蔽之,劳动教育更重在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锤炼。

劳动教育的要义是动手实践。劳动教育不仅仅只是洒扫庭院、洗碗拖地、拔草锄地等劳作内容的回归和增加,应是动手实践的唤醒和激活。在内容上增加和拓展具体的劳动项目是劳动教育的刚需,在方式上克服纸笔学习的单一取向、加大实践操作的环节容量,更是劳动教育的呼唤。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用结合,注重实践取向,享受学习的真实发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劳动教育,不能自我简化和窄化。

劳动教育的方向是创新探究。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和简单的洗衣做饭,迎接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劳动教育,同样需要将视野拓展至科技创新的领域,基于任务驱动的创客实践,注重跨学科学习的STEAM项目。重在问题解决的人工智能学习,也是劳动教育的时代命题。劳动教育,更需要创新精神赋能。

劳动教育的途径在自然融合。劳动教育固然需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但魅力更在唤醒沉睡的劳动教育资源,其生命和活力在于点滴渗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融合。日常生活中那些衣食起居的现实场景不能弃之不顾,校园生活中那些清洁保洁的真实机会不能拱手相让,家务劳动中那些自己动手的教育价值不能视而不见。劳动教育,潜伏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劳动中。

劳动教育,脱胎于全人培育的深切期待,成就于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