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备课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诸暨市暨南小学 杜玉芳

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度备课是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事实上,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备课包括了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如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那就是窄化了备课的内涵和外延。

一、深度备课,备在有心

备课是教师和编者的对话,和文本的对话,和学生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备课时,教师要与编者、教材和学生的心相通,才能真正吃透教材,准确把握目标,用活教法,上出韵味。

1.与编者相通——此为备课之“本心”。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部分,课课都配有精美的情境图,编者的主要意图是想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引入本课要学的拼音,而不是用来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或进行口语交际的素材。弄清了编者的意图,我们就能找准目标,准确定位,落实教学目标。

2.与教材对话——此为备课之“真心”。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的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到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

3.与学生融合——此为备课之“童心”。备课,如何备学生?如何与学生相融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关注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走进学生、为学生服务。

4.与自我挑战——此为备课之“慧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但是教师最应该备的还是自己。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因此,要避免平时教学上机械模仿和“拿来主义”的产生。

二、深度备课,备在细微

1.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的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有没有过渡性的语言,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是否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等。

2.教学细节要巧妙设计。如何将简单和平淡无味的课呈现出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巧妙设计细节是关键。在一位数学教师关于“认识小括号”的教案中,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介绍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出处。看似与数学知识无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讲解这一数学文化知识时,学生们听得格外入神。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由此,教学活动不但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细节设计,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只要我们的学生乐于学习,课堂就会精彩。

三、深度备课,备在生活

如果教师不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课堂就容易陷入“死水”。教师应心怀“生活教育”观去备课。

1.教师应具备开阔的视野。教师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被资源的海洋所淹没,并从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再去丰富教学资源。

2.教师应重视课外深度资源。在备课中,教师容易过分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忽视或者是无视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致使教学误入“狭隘偏颇”的尴尬境地。如教学《丝绸之路》时,优秀的教师会注重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地介绍丝绸之路的总体概况,甚至会与学生一同去感受“丝绸之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留下了深刻、美丽的印象。而没有资源意识的教师,也只能是照本宣科,把学生禁锢在“屋子里”打转转。

四、深度备课,备在反思

教学后需要反思,备课同样也需要反思。备课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活动进行的一种回观自照。教师应叩问自己:“我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了吗?35分钟的教学时间哪些环节是高效的,哪些环节是无效的?”

1.注重课前联想情景。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板块后,可凭借以往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联想授课时课堂的情景。这样有利于梳理教学思路,预先感知课堂可能的气氛,组织教学语言,酝酿情感……这也是课前反思的重要方法,是教学前的“热身操”。联想预设的课堂,可以发现教学的盲点和误区,从而及时调整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把握课后反思时机。课后反思,顾名思义是下课铃一响后的反思,是下课从教室走向办公室路上的反思,是下节新课课前对上节课的反思。有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有些失败也是稍纵即逝的。若不及时利用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反思的时机,做到真正深度的反思,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教学财富”。

3.冷静审视自我课堂。陶行知批评传统教学中教师“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拿学生去配书本”“拿书本去配学生”的做法,认为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强调:“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课堂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其中有成功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才能冷静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才会勇敢地摒弃华而不实和哗众取宠的教学,追求真实、朴实和扎实的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